老板当村官不如村干部专职化

2010年02月24日 09:13   来源:中国网   徐娟
    日前,重庆市提出将推荐1000名民营企业主到1000个村的村委会或支委会任职,帮助所在地农户增收。有人提出,老板、村官集于一身或引发角色冲突。也有人担忧,当村里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老板不能公正处理。(2月22日《重庆晚报》)

    农村建设缺乏资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得农民求富的要求和愿望十分强烈,“老板当村官”也就获得了某种现实合理性,成为一种趋势。有媒体调查显示,现在“老板当村官”现象在不少地方已相当普遍。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的农村,60%以上的村官都是由企业主、工商户或种养殖大户等先富群体担任。老板当村官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例子有,也不只一个,但实践中陆续暴露出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视。

    首先,容易造成“谁有钱谁就能当官”的模糊认识。片面强调“老板当村官”,会让老百姓形成一种模糊认识,认为“有钱就能当官,当官必须有钱”。其次,片面强调老板或经济能人当村官,容易助长村民选举中的贿选行为。再次,容易为一些动机不纯的“老板”捞取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开绿灯,搞“短期行为”,最终损害的还是广大村民的利益。

    让更多的“老板当村官”,初衷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但实际成效可能却与制定出台这项政策有一定的差距。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当然是农民,但其中有一个靠谁去组织、去引导、去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级组织给钱、给物、给政策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充分发挥好与农民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现而今,农村最缺的不是钱,而是知识和思想,是愿意扎根农村的人才。因此,笔者认为,与其让“老板当村官”不如加快推进村干部的专职化进程,真正把村干部从农业生产、经商办企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带领村民劳动致富,壮大集体经济。

    当然,村干部与公务员不同,他们是不拿工资、只拿补贴的农民,其核心是“不脱离生产”。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奖励补贴仍然“镜中花水中月”,补贴被拖欠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协助村民选准选好“带头人”的同时,公共财政要保证村干部的应有待遇,使其权责相当。对待当村官的老板们而言,笔者举双手欢迎,但有一条,也请他们专职化吧。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