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工资降学历能破解用工荒吗

2010年02月22日 07:11   来源:西安晚报   毕舸
    今年以来,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希望用工荒得以缓解。(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4版)

    这几乎是一个意料之中却存在逻辑悖论的结果——每年新增上千万就业人口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缺口,至今是一个令职能部门头疼的议题。号称“天之骄子”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已经开始成为“就业困难群体”,为什么一直被视为就业链条中最低端、在劳动力市场最缺乏议价能力的农民工,就突然成为掌握就业自由选择权的“特殊群体”?

    显然,“用工荒”不过是企业,尤其是三来一补企业传统用人模式逐步被淘汰的时代注解。“廉价劳动力”所带来的工人福利收入最小化、社会保障空心化、劳动技能偏低化等等弊端,正在为权利意识日益觉醒的农民工所无法承受,并且也无法跟上中国经济由单一的外贸主导型向内需发展型转移、先富群体型向全民普惠型升级的社会轨迹。

    不过,“用工荒”并非是农民工群体的福音。从报道中可以得知,许多农民工拒绝去沿海地区打工的原因是内地打工薪酬已同步跟进,但依然徘徊在月入千元的标准——只不过相比沿海地区,其生活支出比例下降,造成收入性价比相对提升。来自于基本生存费用相对降低的薪酬体系,说明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增长依然赶不上其他社会群体。

    同样在沿海地区,依然有不少农民工找不到薪酬有所提高的工作,而企业大量缺乏拥有专业技能的工人——在过去二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中,粗放型发展及企业“拿来即用”模式,劳动力输入地区与输出地区长时期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忽视,使得农民工群体的专业技能无法得以有效提升,造成农民工群体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低下,无法通过素质提升获得更好报酬。

    令农民工群体更为困惑的是,尽管有新劳动合同法的白纸黑字,但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在内的社保缴纳并不如人意,子女教育就学及其他问题无法获得强力保障,一些漠视农民工健康生命安全的“职业病”层出不穷,这让“用工荒”背后的权利荒继续存在。

    “用工荒”正面临“廉价劳动力时代”的多重欠债——无论是看得见的薪酬、社保、福利,还是看不见的休息权、话语权,都构成了“廉价劳动力时代”看似消退其实积重难返的效应。因此“用工荒”绝非农民工群体的权利增收,也不是纯粹市场意义的用脚投票,更多反映出农民工群体的“次优选择”,需要公共决策者以更大决心与魄力对症下药,真正开出解决“廉价劳动力时代”的政策之道。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