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谢宏章
对投资者来说,融资融券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投资者多了一条便捷的融资渠道,还能通过卖空机制的引入,改变原来市场单边市的格局,因而也就多了一种盈利模式,对整个股市的活跃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另一方面,风险也随之增加。操作得好,相当于多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还能使盈利成倍增加;操作不当,也会加大投资风险,甚至倾家荡产。从目前融资融券的制度安排来看,投资者参与的风险,除了普通证券交易所具有的共性风险外,还隐含着一些特殊风险,因此,参与融资融券一定要慎之又慎。
在我看来,这项业务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有如下风险:
一是下跌风险。与普通证券交易一样,融资融券也存在下跌风险。在投资者融资交易后,如果大盘和个股下跌,此风险就会显现出来,且由于融资交易时投资者只需投入部分保证金,其余资金由券商代为支付,因此融资交易的下跌风险就比普通证券交易还大。
二是上涨风险。上涨风险主要出现在融券交易后大盘和个股上涨时,直接原因是投资者判断失误。在普通证券交易中,一般不存在上涨风险,最多是踏空,但资金和市值都不会缩水。而一旦参与融券交易,同样会出现亏损,且这种因大盘和个股上涨而导致的上涨风险一点都不亚于下跌风险。
三是乘数风险。融资融券的最大风险在于“比满仓还满仓”。在普通证券交易中,稳健的投资者十分注重仓位控制,一般不满仓操作。而融资融券交易利用财务杠杆放大了证券投资的盈亏比例,投资者若参与融资融券交易且满仓操作,风险比普通证券交易的满仓还要大许多倍。
之所以会出现“比满仓还满仓”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融资融券交易的“杠杆作用”,而“杠杆作用”的放大程度,又与保证金比例和担保物折算率有关,即保证金比例越低,担保物折算率越高,融资融券交易的财务杠杆也越高,投资者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可能遭受的损失也更大。
比如,投资者拿1万元钱投入股市,全仓买入1万元市值股票,在普通交易中,一个跌停损失10%(0.1万元);但若将1万元作为保证金融资买股,结果就大不一样。以保证金比例50%、担保物折算率70%计算,投资者可先买股票1万元,再以此作为担保物向证券公司融资买股。融资可买股票市值为:保证金/融资保证金比例=担保物市值×折算率/融资保证金比例=1万元×70%/50%=1.4万元。加上开始买入的1万元,投资者总共买入2.4万元的股票。此时,一个跌停损失2.4万元的10%(0.24万元),相当于全部保证金1万元的24%,损失是普通证券交易的2.4倍。当融资融券比例再提高、保证金比例再下降时,这种乘数风险还要大。
融券业务也存在同样的乘数风险。所以,证监会明确要求,在试点初期,相关风控措施应从严掌握,适当提高融资融券业务初始保证金比例,降低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的折算率。
四是平仓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股价波动导致日终清算后维持担保比例低于警戒线,且未能按融资融券合同约定的时间、数量及时追加担保物时,投资者将面临担保物被证券公司强制平仓的风险,除非能追加保证金。
另一方面,因为期限规定导致的平仓。融资融券有严格的期限规定。在普通股票交易中,不少长线投资者都有这样的习惯,买入的股票如果被套,就放起来等解套,不解套不抛。但融资融券却不可以。按照规定,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约定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到期后,无论盈亏,都要平仓,投资者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平仓结果。而且,被平仓后投资者如果仍无法全额归还融入的资金或证券,还将继续被追索。
除以上四方面的风险外,融资融券还可能出现人为操纵等风险。为了防范人为操纵,证监会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如规定融券卖出的申报价格不得低于该证券的最近成交价,该证券当天还没有产生成交的,融券卖出申报价格不得低于前收盘价等。尽管如此,人为操纵风险仍可能防不胜防。所以,对融资融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投资者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除了风险,还有成本。在普通证券交易中,多数投资者投入的都是自有资金,没有使用时间的限制,没有资金成本的压力。在这种平和心态下投资,反而会增加盈利概率。但融资融券交易相当于借钱炒股,投资者还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费用,包括利息和手续费。而投资者成本的提高,还有可能破坏原来平和的心态,导致操作失误。
所以,融资融券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制度创新,虽然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增大了。投资者还应做好风控,审慎参与,以免“既赔夫人又折兵”。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