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术期刊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背有论文发表指标的人数达到1180万。迫于毕业、评职称的刚性论文发表需求,每年有数百万人只能求助于网上或网下的论文买卖市场和非法学术期刊解决。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的专题研究显示: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到2009年,论文买卖的销售额已近10亿元。(1月5日《长江日报》)
这是一组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尽管其真实性仍值得考证。近年来,从硕士、博士到教授,从西南交大副校长,到身为2009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不断被揭发出来。而现在高达10亿元的论文“销售额”,则让我们从另一个切面看到了学术造假有多严重,学术泡沫有多虚幻。
无论如何,我们需要针对红火的论文市场进行一场“打黑”,而这场“打黑”的难度,甚至要高于足球打黑。
因为,足球涉黑更多的是“黑金”交易,而学术泡沫和论文造假,则更多地涉及学术和道德领域,很难通过一个司法和技术手段,就可轻易地将其除根。
我们应通过有效的预防对策体系、严厉的处罚规定和判断抄袭制度标准,通过从学术评价体系、大学的去功利化等手段,对学术道德进行拯救。否则,10亿元的论文买卖将更深地戕害学术道德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