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养老金能释放普惠效应吗

2009年12月24日 08:50   来源:中国网   邱果果
    金融危机中,力挽狂澜的“中国力量”,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之一,功不可没。其中“人口红利”又是助推中国经济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是,人总有老的一天。“老骥伏枥”“老而弥坚”“宝刀未老”只是文学意象,当不得真。

    目前,中国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且“未富先老”。银发浪潮如金融海啸般席卷而来。不久后,劳动人口红利或将渐渐消失。养老,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鉴于此,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0年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退休金月均增120元。自2005年起,这是第六次提高养老金,世所少见。当然,这一点也很好理解,这是社保制度“能上不能下”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在连续5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后,我们是应该继续提高,向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标准看齐。

    而且,中国经济经过多年持续高速增长,现在正处于一个相对严峻的时刻。要想继续保持这一增速,就必须转变经济结构,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身。而养老保障的作用,在这里或许可以建立奇功。养老保障的作用,在于消除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稳定的担忧,从而促使人们放心去消费。数据显示,2006年,企业职工参保离退休人数为4264万人,征缴收入达4599亿元,各级财政补助达948亿元。

    假如养老保障能使人们解除后顾之忧,哪怕不能逼平公务员,至少也能提高这部分人的消费和投资能力,这也是刺激内需的一手好牌。或许还是这拨人的“后劳动时代”里,我们所能享受到的“人口红利”的附加值。

    当然,从这个角度讲,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今年年初,国家曾在上海、重庆等几个城市试点,将事业单位人员养老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范围。不过该方案却引发各方质疑。大多数人认为,若大幅降低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这项改革遭遇的阻力可想而知,以前也曾有过类似动议,最终都在阻挠中流产。

    这就涉及到社会保障制度的症结——制度公平问题。制度公平的根本要求,就是将所有的社会成员纳入一个完善体系之中。人人皆有保障,享受到此前一直为特定人群享有的一种“超稳定”、“超水平”的养老方式。

    当然,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任何进步总是处于渐进状态。连续六次提到企业养老金,表明国家在思考公民福利、社会保障方面的缺失,并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希望以政策暖意为民生驱寒。

    “老有所养”是政府的承诺,是国家公共责任,而非格外的恩赐。而纾解民生之困,政府该提供更完善的公共福利保障,让社会保障和福利暖流,从更多民生细节溢出,如此才能驱散笼罩的金融寒潮,让公众切实感受到普惠效应。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