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新政”

2009年12月12日 07:58   来源:工人日报   石述思
    



    本周,对商品房优惠政策做出调整的传闻变成了现实。

    9日下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同日表示,我国将完善住房消费和调控政策,增加中低价位和限价商品房的供应,抑制投机性购房。

    其实,这个消息已经与大多数人无直接关联。此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称,85%的普通家庭已经被挡在了楼市大门之外。

    但这不意味着居高不下的房价会就此停止疯狂飙升。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1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环比上涨1.2%,涨幅比10月份分别扩大1.8和0.5个百分点。而且,这样的态势还会继续。

    既然大多数人已经买不起一手住房,那不妨考虑二手的。但当很多人这样想时,便会变相成为一种推动房价上扬的激素。比如北京,刚刚过去的11月份,北京10家重点房地产经纪公司的二手房成交量比上月增加79.4%,均价攀升到了每平方米13112元的水平。这意味着在首都,价格在100万元以下的二手房只能到远郊区、县寻找了,还得抓紧时间。

    除了刚性需求这个经常被房地产商挂在嘴边的诱因外,真正让房价高烧持续的主体力量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在今年保增长的巨大压力下,地方政府牢牢把握住中央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这个大好机遇,将土地经济发挥到空前高度。专家指出,中国城市来自土地的财政收入一般都在30%以上,个别地方更是达到了80%以上,而房地产业对地方GDP的贡献率则达到了五成以上。虽然现在中央提出了调结构、扩内需的政策导向,但这需要时间,而且见效慢。短时间内对房地产业刹车,必然会“影响增长”。

    二是来自土地供应政策。本来土地就是稀缺的公共资源,尤其是都市土地资源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开发热浪已经日趋紧张。今年,北京市计划的住宅用地只有1300公顷,比去年减少了24%。其中,计划用来建商品房的土地只有700公顷,远远低于2008年的1000公顷、2007年的1200公顷。开发商为了抢地,不差钱的国企全面进军地产业,天价地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地价的高位甚至拉升,必然成为房价高烧难退的重要基石。

    更可怕的是,目前发生在农副产品和能源资源方面的价格集体上扬,加剧了通胀预期。储蓄居高不下的中国公众在国家福利制度不健全、就业形势严峻、加薪无望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家庭货币资产的保值增值,只能在投资渠道狭小的通道下选择进入股市、楼市豪赌,成为庞大的“投机大军”。这个心理自然被唯利是图的房地产商牢牢抓住,成为他们放大通胀预期、集体拉升房价的一个颇具说服力的理由。楼市击鼓传花游戏的最后一棒肯定是可怜的公众,但他们还是愿意冒险一试——他们坚信房价一定会涨,钱一定会贬值。尽管北京、上海房价的泡沫已经超越遭遇金融风暴的迪拜,但疯抢商品房的现象几成当下一景。

    真正对普通公众利好的消息是:住房建设的结构调整。比如,明年要增加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会不会得到地方政府的有效执行还是一个问题,还需要中央拿出强有力的监管和调控手段。有消息说,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国保障型住房建设仅仅完成了国家计划的29%。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