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刚:豪车销售猛增,难掩中低收入群体的落魄

2011年12月14日 10: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英国顶级豪华轿车品牌宾利正式进驻太原,成为首家进驻太原的超豪华汽车品牌。此前,作为日系车豪华品牌之一的英菲尼迪在太原的首家店也隆重开业。不少省城汽车业内人士感叹,这绝不仅仅意味着豪车品牌多了两个,而是标志着山西豪车市场开始进入发展的新端点。业内人士指出,经过连续几年的累积,整个山西地区的豪华车保有量应该达到了8万辆,以国内大约160万辆的豪华车保有量计算,山西豪华车保有量接近全国的5%。

    高端市场增速如此之快,与经济发展、购买力增强不无关系,最直白的原因就是“有钱的人多了”。但现实又是如何呢?在各界对山西煤炭大款阔绰程度浮想联翩的同时,我们深感忧虑的是:当更多顶级奢侈品经销商畅想将山西变成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又一狂欢之地的时候,当媒体舆论把目光聚焦在山西富人身上的时候,谁来关注富人之外的中低收入群体?要知道,这些人在山西总人口中绝不是个小数;要知道,山西如今仍然是一个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山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96:1。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为1.66:1。在随后的几年里,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镇,城镇居民由此体会到改革给自己带来的实惠。199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为2.73:1,其后又缓慢缩小为1998年的2.2:1。2005年为3.08:1;2010年为3.3:1。然而,在人均收入这一数字显著提升的背后,有多少腰缠万贯的煤矿老板在支撑着这个“均数”?又有多少人看见并关注了“人均收入以下的群体”呢?

    从数据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山西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呈继续扩大之势。特别是农村居民,其收入排序与人均GDP排序差距较大。我们发现,山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不同收入群体及其内部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煤炭富豪的炫耀,难以掩盖山西人均收入水平的落魄,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一些矛盾却在悄悄地变得尖锐起来,比如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又比如由此导致的失衡心理。同时,极少部分人暴富后带来的物价、房价等大幅上升,也正在不断挤压着“人均收入以下的群体”。而且,伴随着前几年煤炭业的乱采乱伐,上万年形成的资源正趋枯竭,河流被污染了,空气被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正在一步步恶化。

    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富人身上而忽视中低收入者的生存状况,富人与穷人的这种分化和悬殊绝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图景。早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到,“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然而将近10年过去了,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不能只有一部分人的富裕,还需要政府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创造平等的机会,并通过合理分配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成果。只有整个社会都更多地关注中低收入者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和谐的社会才能离我们越来越近。(郝金刚)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