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减速增效的启示

2011年07月29日 10:3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万建民
    上半年各地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北京GDP增长8%,不仅比全国平均增速低1.8个百分点,而且在各省区市中排名居于末尾,引人关注。

    仔细分析北京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会发现与GDP增速指标相比,北京更看重的是一系列体现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呈现高增长态势。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利润增速大于增加值增速。今年前5个月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9%,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27.3%,均快于同期增加值增速,说明企业效益进一步好转。

    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楼市、车市是北京内需的两大支柱,房地产投资占北京全市投资的比重长期在50%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8%;汽车对北京消费的贡献率曾达60%以上,占全市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三分之一。在限购政策调控下,上半年北京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4%,直接影响GDP增速0.7%;汽车销售额占消费总量的比重降低到20%,影响GDP增速1%。在楼市、车市双双限购的情况下,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仍然强劲增长23%,说明过多依赖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消费格局正在调整,多元的消费热点加速启动。

    三是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上半年北京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54亿元,增长27.9%,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64.5%。财力增长,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破解发展瓶颈问题提供了强劲动力。

    四是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0.1%和12.4%,创2009年以来新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延续了近几年超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态势,两者增速均高于GDP增速,说明分配格局正在积极调整。

    五是服务业比重继续提高。上半年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占GDP的比重达到76.9%,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服务引领制造态势明显。现代制造业中,高端制造业增势明显,其中医药、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分别增长25.8%、20.4%和18.4%,工业研发、制造、总部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

    与这一系列高增长指标相对应的,是能耗指标稳步下降。统计显示,北京市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0.79吨标准煤降到2010年的0.58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4吨标准煤,累计下降26.6%,是全国惟一连续5年完成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的地区,今年一季度继续下降8.4%;上半年工业用电同比下降1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2%;各项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如果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各地面临的一场大考,那么,在开局之年的第一场年中考试中,北京市交出了一份较好的成绩单。从首都的功能定位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北京在调结构、转方式上采取了实实在在的措施,最集中地体现在3件事情上:调楼市、控车市、首钢退出。这三者都是北京曾经的经济增长支柱,但着眼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又必须主动调控,对此,北京市下了很大决心。在“调”的同时,北京注重发挥人才、科教等优势加快“转”,发展服务经济、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渐成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现已超过5%。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意味着首都发展要从注重功能集聚为主向疏解、辐射并重转变,从服务首都自身为主向服务区域、服务全国转变。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北京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打造“北京创造”、“北京服务”品牌,建立国家创新中心。朝着这一目标,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主动的调控措施,使首都经济发展越来越服从和服务于城市的功能定位。

    北京经济减速增效,也应该给其他地区带来一些启示。紧紧扣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就必须摒弃粗放发展、重量轻质的理念,也必须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有实实在在的舍弃。这种舍弃可能会带来增速放缓等阵痛,因而承受巨大的压力。但北京的经验表明,“舍”才能收获更好的“得”——下决心收缩楼市、车市等曾经的经济增长支柱,结构才能调优,才能向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转变。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下决心真正舍弃一些不符合本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很难真正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北京的经验也表明,只要真正下定决心,调结构、转方式有很大的空间,尤其对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而言,优化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需要的就是主动调控的决心和勇气。

    我们还看到,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都和北京一样把“十二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速审慎确定为8%,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把精力主要集中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越来越多的地方不再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是花更多的精力在调整中解决前期快速发展中积累的一些矛盾、形成的一些短腿,下大力气破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这是一种可喜的转变,也是必需的转变。(万建民)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