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如今,在“穿衣”已从布票到品牌、“饮食”从定量到营养、“住房”从简陋到舒适之时,人们更关心的是出行如何更加便捷。对于每天早晚高峰时在路上堵得直“抓狂”的开车人来说,对于期盼买车指标这个“大馅饼”能够砸到自己脑袋上的无车族来讲,“出门能坐地铁”就成了大家最切实际的梦想。
当然,“中国速度”名不虚传,这个梦想正在神州大地上快速地实现。地方政府或出于解决道路拥堵的考虑,或怀有“地铁经济”成为新引擎的期望,修建地铁就成了其工作的首选。有资料显示,在北京为治堵而大举修建地铁之时,一些大城市乃至中型城市也纷纷开通或正在修建地铁。目前上海、沈阳、杭州、无锡等20多个城市的地铁项目已投入运营或正在建设,而正进行申报的则更多。
某句电影台词说得好,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在许多城市追逐“地铁梦”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首先,地铁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地铁造价非常高昂,为了满足百姓坐地铁的需要,地方政府每年必须投入巨额补贴以维持低票价;其次,地铁周边房价“看涨”。地铁站附近往往都是商业集聚之地,沿线的地价、房价自也会水涨船高,买房人自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最后,我国城市建设历来有“跟风”的传统,一窝蜂似地去建地铁,但建好之后,如果运营效果不理想,那将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更重要的是,地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出行包括两方面,一是快速,二是舒适。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个吊诡的现象:地铁修建越多,反而越来越拥堵,人们的抱怨也越来越多,也就是城市建设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地铁的合法性是来自它的公共性,它是建立在满足多数市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它可能造福某些人,也可能损害某些人。比如,一些人原先住在地铁的首发站附近,坐地铁时人少又有座位,地铁线延长之后,原来的首发站就成了中间站,拥挤就成了家常便饭,这些人自然就会抱怨。
我们可以指责这些人自私自利,指责其看不到地铁使偏远地区的人享受到了出行的便利。但深层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虽然,修建地铁可以节省地面空间,最大限度地解决地面交通压力,也能够节约资源。但是,当城市继续无限扩大,资源继续相对集中,吸纳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恐怕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人们也只能在“快速”与“舒适”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如果你爱他,你就让他去坐地铁,因为它便利快捷;如果你恨他,你也让他坐地铁,因为进车厢是一个人,出来时就会被挤成“相片”……(子房先生)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