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同时,却屡屡受到“X荒”的困扰。从“电荒”到“煤荒”,乃至最近媒体曝出的“气荒”。虽然“千年极寒”之说遭到驳斥,但愈演愈烈的“气荒”现象仍让不少人心有余悸。与往常一样,在“气荒”阴霾之下,“涨价说”已浮出水面。
“随着国际、国内能源市场供求形势变化,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促进资源节约,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引导天然气资源合理配置,决定适当提高国产天然气出厂价格,完善天然气相关价格政策和配套措施。”国家发改委针对天然气价格调整的“宣言”,拉开了新一轮全国性气价上涨的序幕。(11月15日《经济参考报》)
当然,从总体来说,天然气价格调整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和高效能源,近几年消费量获得了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天然气市场需求日益旺盛。而由于我国自身储量严重不足,市场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另一方面,国内天然气出厂价格偏低,进口天然气价格相对较高,造成气价倒挂,生产企业亏损。
但是,用涨价来解决“X荒”,这个无比熟悉的语言再次出现之时,仍然让很多网友嗤之以鼻。面对“气荒”问题,与公众“躲猫猫”的“石化双雄”自然成为质疑的对象。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天然气属于商品,石油巨头属于经营性企业,并非政府机构,大部分天然气从国外购进,价格成本较高,为了减少油、气价差,谋求天然气涨价有一定道理。但无法回避的是,对普通人来讲,天然气是重要的生活资料。衣服可以少买,粮食可以少吃,天然气是不能不用的。何况石油巨头是典型的垄断企业,中石油更是垄断了绝大部分的天然气经营权,消费者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强调天然气市场属性的同时,更不应遗忘其公共属性。
进一步说,水、电、天然气等资源产品价格,长期以来处于政府调控下的较低价位。资源产品价格与市场供求和稀缺程度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必然带来两个后果:一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二是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缺乏科学完善的收费制度。自然,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就成为有关部门的“杀手锏”。
但是,资源价格改革不等于涨价,打破垄断,引进竞争,提高效率等才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另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还是一个需要统筹协调的问题,应要谨慎的推进,防止全面涨价,同时要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绝不能让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
事实上,理顺资源性价格将成为“十二五”重点改革措施。“十二五”征询建议草案中已经指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虽然资源性价格改革事在必行,但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是温和的、渐进式的改革,而面对困境,唯有市场化改革亟待破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X荒”问题。(子房先生)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