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原创评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谨防城镇化造就新一轮房地产泡沫

——城镇化问题系列评述之三
2010年11月11日 07: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子房先生
    当下,要问什么话题经久不衰、百谈不厌,房地产当仁不让。对于谈论城镇化的问题,不说说这个话题,恐怕会被人嘲笑不懂国情。实际上,当一线大城市房价正在涨跌之间苦苦挣扎之际,作为二三线的中小城市早已悄然登场,有资料显示,开发商加快了在中小城市的布局,一部分县市的房价、地价也出现了较快上涨。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产业、人才、文化等资源过度集中到这些城市,使其逐渐呈现出饱和化状态,并随之引起交通、就业、住房等诸多突出性问题,也影响和制约了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因此,我国目前一线城市过度发展,二三线城市发展不够的现状亟待改变。

    正因为如此,2009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十二五”征询建议草案都指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要在推动中小城市城镇化的过程中,解决人口过度向一线大城市集中,城乡发展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从整体规划层面,国家已明显透露出城市化重心转向中小城市的意图。

    随着国家城市化战略向中小城市倾斜,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等等,这都将促进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也给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而房地产业作为一种先导性的、基础性的产业,对于满足居民居住需要、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乡面貌,推动城镇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于深受“高房价”困扰的城市人来说,站在自身的角度,不得不对城镇化带来的房地产问题产生一些隐忧。

    一方面,受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及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提速吸引,开发商可能会利用地方政府急于推进城镇化进行“概念”炒作,使得城镇化建设刚起步,经济还没有起来,而中小城市的房价却率先上涨、当地房地产泡沫迅速被吹大。

    另一方面,大城市房价对中小城市房价又具有标杆意义。二者无疑具有正相关性,前者高则后者高,前者降则后者降,二、三、四线城市总是要向一线城市看齐。一些开发商将房价上涨的“主战场”转移至中小城市,以中小城市房价的疯涨来支撑大城市的房价,两方互相支撑,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我国经济的转型、城镇化的进程都离不开房地产的发展,但鉴于我国目前的高房价最大推力在于过度消费和投机,而过高的房价必然成为城镇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阻力。当房价脱离民众基本收入太过离谱之时,社会资源和国民财富无疑将会被房地产所绑架。因此,在大力发展城镇化的时候,拒绝高房价,就应当成为地方政府的首要课题。

    所以,在“十二五”规划中应明确提到防止开发商借助中央推进城镇化建设炒作二线城市和中小城市房地产的行为。超前会导致房屋闲置、资源浪费;滞后则会影响人口聚集和产业发展。只有开发建设与当地百姓的需求、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方才能实现房地产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子房先生)

(责任编辑:侯彦方)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