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GDP在我国受到高度关注,它的核算方法与社会作用也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作者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实践的资深专家,也是宏观经济领域的知名学者,他的精辟独到见解与观点对读者会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目前,GDP在我国受到高度关注,有的人对它给予高度评价,有的人对它给予严肃的批评。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理解和评价GDP呢?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国民经济核算,特别是GDP核算的工作者,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GDP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二是GDP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GDP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一)GDP的概念
GDP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们从媒体上,从经济学教科书上都会看到GDP的定义。但是,许多媒体和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定义与国际标准定义并不一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媒体和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定义一般来源于现代西方经济学,而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GDP的定义一般都采用的是美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定义,这一定义与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关于GDP的定义不一样。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定义。这个国际标准就是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5个国际组织共同制订的《国民账户体系》,简称SNA。其最新版本是2008年颁布的,简称2008年SNA,前一个版本是1993年颁布的,简称1993年SNA。这个国际标准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目前多数国家采用的仍是1993年SNA,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向2008年SNA过渡。
SNA是这样定义GDP的:GDP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要准确把握这个定义,我认为需要准确理解以下四个基本概念:一是常住单位,指的是创造GDP的主体,也就是一个国家的GDP是由什么样的单位创造的;二是生产活动,指的是什么样的活动创造GDP,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创造GDP,只有生产活动创造GDP;三是最终成果,指的是什么样的生产成果计入GDP,不是所有生产成果都计入GDP,只有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入GDP;四是一定时期,指的是GDP是与时间段相联系的概念,而不是与时间点相联系的概念,也就是说,GDP是一个流量,而不是存量。我认为,如果对这四个基本概念理解得比较透彻的话,就会对GDP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遇到一些与GDP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解释。下面逐一阐述这四个基本概念。
第一,常住单位。作为创造GDP的主体,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它?常住单位在国际标准中是这样定义的: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什么是经济领土?简单地说,就是一国中央政府可以控制的地理领土。这个定义是比较客观的。比如,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台湾并不在我国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所以在计算我国GDP的时候,就暂时不把台湾作为我国的经济领土来看待,这样在国际上不会产生歧义。具体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该国的领陆、领水和领空。因为生产活动不仅发生在陆地,而且还发生在海洋和空中,为了使GDP更全面地反应生产活动成果,领陆、领水和领空都需要划入经济领土范围。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除了包括该国的领陆、领水和领空外,还包括位于国际水域,该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还包括该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比如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不包括该国地理范围内的飞地,如外国驻本国的使馆、领馆用地,国际组织在本国的办事机构用地等。什么是经济利益中心?一个经济单位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就认为这个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这个定义涉及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二是要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三是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以一年为标准,就是说一经济单位要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上从事一年或打算从事一年以上的经济活动。一个经济单位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上具备了上述条件,就认为它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所以,创造一个国家GDP的经济活动主体就是在这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这类单位从事的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就是创造GDP的活动,不管这个单位在什么地方从事这种生产活动,它都在为这个国家创造GDP。国际标准着眼于创造GDP的经济活动主体,即常住单位,不像普通经济学教科书那样,着眼于经济活动空间,即国土范围。一个国家的常住单位可以通过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在超越国土范围从事生产活动,它照样可以为它所属的国家创造GDP。这样的定义比普通经济学教科书的定义更严谨,更合理。
第二,生产活动。生产就是在机构单位的控制和负责下利用劳动、资本、货物和服务投入,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活动。就是一定要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产出,这样的活动才属于生产活动。有些活动对于人民生活来说很重要,但不一定创造GDP,只有生产活动创造GDP。对于生产活动来说,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把所有的生产活动都纳入创造GDP的生产范围。所有有形产品的生产,不论这些产品是对外销售还是自己使用,都纳入生产范围。服务的生产则有一定的限定,家庭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雇佣的付酬人员提供的服务之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比如家庭妇女在家里做家务,这类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它们没有报酬的支付,不属于市场行为,不纳入GDP的生产范围。这样的活动不创造GDP。
第三,一定时期。这里的一定时期可以是任何一个时间段。从国际惯例来看,都是以一年或一个季度为一个核算期,也有极少数国家按月计算GDP。
第四,最终成果。把GDP界定为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其目的就是要剔除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例如一辆汽车的生产需要经历许多中间产品的生产过程,如发动机、轮胎、车体、车窗、座椅,等等,如果不把GDP限定在最终产品上,就会造成大量的重复计算,导致GDP虚估。
(二)GDP的表现形式
GDP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价值形式,就是各个生产单位,或者各个行业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生产这些产品时投入的各种产品价值,体现为价值的增值。第二种是收入形式,主要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收入回报。首先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劳动要素的回报,表现为劳动者报酬;其次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固定资产要素的回报,表现为固定资产折旧;再次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其他资本要素的回报,表现为营业盈余;最后是对政府为生产活动提供国防和社会安全以及社会管理活动的回报,表现为生产税和生产补贴的差额,即生产税净额。第三种是产品形式,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进出口产品,表现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
1.价值形式通过生产法GDP计算。这种方法是就每一行业计算出它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种产品的价值(称为总产出)和生产这些产品时投入的产品价值(称为中间投入);然后通过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得到每一行业的生产法增加值;最后,汇总各个行业生产法增加值,得到生产法GDP。用公式表示就是:
生产法GDP=∑生产法增加值
举例来说,粮食种植业在一年中收获了一定数量的粮食,这些粮食的价值就是种植业创造的总产出;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投入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种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的价值就是中间投入;这些总产出减去相应的中间投入就是粮食种植业的增加值,也就是粮食种植业对GDP的贡献。把各个行业对GDP的这种贡献汇总到一起,就是生产法GDP。
2.收入形式通过收入法GDP计算。这种方法是就每一行业计算其投入生产活动的各种要素的回报,即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然后汇总这些收入回报得到每一行业的收入法增加值;最后汇总每一行业收入法增加值,得到收入法GDP。用公式表示就是:
收入法GDP=∑收入法增加值
3.产品形式通过支出法GDP计算。这种方法就是先计算三大需求,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然后汇总得到支出法GDP。在GDP核算中,消费需求称为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需求称为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净出口需求称为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于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其中,居民消费指用于居民生活的各种产品的支出;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服务、国防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教育服务、科技服务,等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道路、桥梁、机场、码头、厂房、办公用房、居民住房、机器设备等的建造或购买支出;存货增加包括农业企业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存货增加,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和原材料的存货增加,批发零售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流转存货增加,等等;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既包括经过海关的有形货物的进出口,也包括不经过海关的无形服务的进出口,例如运输服务、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
需要强调的是,存货增加也是投资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在我国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个指标常常被忽略,这是因为在经济平稳运行的时候存货增加变动幅度不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在经济剧烈波动的时候,存货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的很突出。例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随着市场需求的收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持有存货就会带来损失,企业为了减少这种损失,减少生产,销售库存,从而就出现了所谓的“去库存化”,它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向下拉动作用。当经济逐渐恢复,市场需求逐渐旺盛,价格逐渐回升,企业持有存货就会带来收益,从而就出现了“库存回补”的现象,它对经济增长起了向上拉动作用。2009年一季度,存货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产生了4个百分点的向下拉动作用;2010年一季度,存货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产生了1.6个百分点的向上拉动作用。
三大需求在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都依赖于三大需求指标,例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采用了一系列刺激消费、扩大投资、鼓励出口的经济刺激政策,这些政策都是针对三大需求制定的。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