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0年04月26日 08: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李松华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仍处在深刻复杂变化之中,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都很突出。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既是我们必须应对的新的重大考验,又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新的重大任务。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目前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添推动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要加快推进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重在抓紧抓实。我们一定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认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千方百计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来。

  千方百计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定要做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工作,把自主创新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只有紧紧跟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潮流,在自主创新方面持续占有优势地位的国家,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我们必须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努力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走在前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来抓,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力求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就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地结合,有效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支撑与产业振兴、企业创新相结合,促进重大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就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解决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集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就要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基准,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才,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完全可能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要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等作为重点,选择其中若干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例如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等,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重点增加研发投入,集中力量,加强攻关,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见到成效,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方式。我国传统产业规模大,总体上技术水平比较低。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传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在能源资源方面,我国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利用新技术降低能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潜力很大,也是当前的迫切需要。在制造业方面,我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中国制造”总体上还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我国许多工业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一些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进口。还有农业方面,我国有13亿人口要吃饭,土地资源有限,粮食安全始终是最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别无他途,必须依靠高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培育优质、高产、安全的农作物新品种,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之,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我们走向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

  千方百计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要加快促进工业、服务业结构调整,还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积极发展与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以及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等,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要放在良种培育上,要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与此同时,要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业节约型技术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性利用等环保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实施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推进农业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供信息、技术、金融等全方位服务。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侯彦方)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