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实施意见。意见指出,继续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和由此衍生的其他户口类型。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凡是进城农民有稳定居所、稳定就业岗位、稳定经济来源,就可以进城落户。(2月21日《东亚经贸新闻》)
去年6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中国经济转型30年》一书。中国社科院专家在书中说,城市户口的福利含金量造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悖论,越是在户口中附着较多福利内容的地区,户籍制度改革越难推进。曾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吉林省将逐步取消农业户口,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再次把户籍改革的问题摆上桌面,值得关注。事实上,有关户籍改革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不仅吉林着手取消农业户口。来自公安部的消息说,13个省区市此前已出台了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
取消农业户口,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无疑是顺应民心之举,值得肯定。但是换个角度看,从字面上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在同一地域范围内淡化户口观念或许可以做到。不同地域内户口附加值仍有很大不同。因此,我认为,取消农业户口关键不在改变户口簿的农业色彩,而应着眼于把福利内容从户籍上剥离掉,从制度层面对不同户籍性质,不同地域公民平等赋权。如此才能触及户籍改革的核心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户口早已不再管理公民吃饭穿衣的问题。但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户口的附加功能仍然存在。因为户口身份不同,公民权利地位并不平等。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城乡二元化体制,而且大中小城市、小城镇之间,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户口的附加功能差异十分明显。我们不妨从公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住房、养老与教育三个方面看看不同地区户口的附加值有何不同。
先说住房保障的问题。在高房价的语境下,尽管不少地方出台了住房保障措施。着力建设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等。但是,外地户口多被排除在住房保障政策之外。三亚市市长曾公开表示,“本地居民有宅基地,有自己的住房。公务员有补贴与经济适用房政策。对买不起房子的困难群体,政府提供廉租房。开发商贱卖房子是犯罪”。如今,三亚市长一语成谶,三亚房价一个劲往上猛涨。
接着看养老问题。尽管不少用人单位为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转制度已经建立。但是公民养老保险统筹部分尚不能全额跨省转移。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社保政策全国一盘棋,仍然任重道远。
再说教育问题,不少城市对非户籍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尺度有所放松,但是户口仍然承载着较大的教育功能。由于各地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且不说非本地户籍人口不能享受当地优质教育资源,外地户籍人员子女无处高考的消息更是屡见报端。
正是因为户籍具有附加功能,不同地域户籍福利内容存在差异,才有央视女编导为落户北京被骗财骗色,王小帅被北京户口弄得灰头灰脸之类的黑色幽默诞生。随着户籍改革向纵深推进,取消城乡二元制户籍结构或许不难,而剥离户籍的附加功能,缩小不同地域户籍的福利差异。才是户籍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语境下,改革就要触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要完全剥离户籍的福利内容显然不容易。户籍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逐步缩小户口福利附加值的差距,把每一个人都纳入权利保障视野,消除公众对户口的权利焦虑,应该可以做到。公民凭借一张身份证权利通行全国,取消农业户籍才能真正诠释社会公平要义。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