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更长一个时期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01月18日 08:0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刘世锦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并有效实施了一揽子计划。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逐季回升向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回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一方面显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重要优势和巨大潜力,另一方面,也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出来。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争在不长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回顾:经济增长总体回升向好

    在一定意义上说,近期影响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接替”。观察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增长变化,值得重视的第二个接替正在逐步形成。

    2009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后,随着中央一揽子计划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增多,回升态势明朗。具体地看,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政府投入力度大、动作快,政策的执行力较强。中央财政投资资金到位率高。政府投资是近期经济回升的主导力量,集中体现了我们体制上的优势。

    二是社会投资开始跟进,增速提高。具有标志性的是汽车等产业销售增长加快,投资回升。其他领域社会投资也开始回升。

    三是消费稳定增长。

    四是出口虽然下滑幅度较大,但剔除价格因素后,实物出口的下滑幅度在逐步收窄。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占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还在上升。

    以上4个方面变化,前3个属于内需,后一个属于外需。多数变化要好于预期。观察经济形势,要看统计数据,更重要的是看数据背后的驱动力量是什么,这些力量是否可持续,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换句话说,需要了解这一轮经济企稳回升的“逻辑”,据此解释已经发生的变化,预估将要发生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说,近期影响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接替”,即当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经济周期性回调影响,短时间内出现巨大需求缺口,经济快速下滑时,通过实施一揽子计划,主要是增加政府投资,去弥补这一需求缺口,使下滑减缓,并逐步趋稳,可称其为“第一个接替”。随着刺激计划多项措施的落实,经济开始回升,但政府大规模投资不可能长期持续,将会出现递减效应,由此而出现的需求缺口,要由市场驱动的投资和消费来弥补,后者逐步成为经济回升和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这是“第二个接替”。观察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增长变化,值得重视的第二个接替正在逐步形成。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回升基础尚不牢固。从国际上看,经过危机冲击后的金融体系开始趋稳,但也不能排除出现反复,复苏之路将是一个相当长的曲折过程。复苏不可能复制原有的经济结构,将会伴随相当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改革。这些变化可能在中长期对我国的外需空间形成结构性制约。从国内看,回升的基础不稳固、不平衡,尚有一些不可持续的因素。所谓不稳固,表现在社会实体经济投资刚开始回升,信心还不稳定等方面。所谓不平衡,表现在出口导向的东南沿海地区和企业复苏较慢,而与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的行业回升强劲;政府直接投资的大企业、大项目资金较充裕,而广大中小企业依然存在融资困难等。所谓不可持续的因素,包括大规模的财政投资不可能长期实施,随着时间推移,空间逐步缩小。

    总的来看,对当前经济形势要有全面、准确的判断,对下一步经济回升和持续增长的困难和复杂性要有足够估计,继续下大气力保持初步形成、尚不稳固的回升势头,使支持回升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回升的基础得以稳固和加强。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侯彦方)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