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经济调整对经济的蓬勃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2008年11月27日 15: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铛铛

专题: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述评之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模式从高积累、高投入、低消费的赶超型工业化,转变为更加注重按比例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个大转折源于1979年中共中央召开的主要讨论经济调整问题的工作会议。会议中,李先念代表中央在讲话中分析了经济形势,论述了调整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同时指出: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的道路。会议通过了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和调整后的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

    这个发展思路与三中全会以前比较,发生重要改变:修正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从追求高度现代化转向追求适度现代化目标。也就是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概念。纠正了一味追求速度的思想,更加注重按比例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调整利用外资和引进政策。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决策完全正确,但必须控制引进规模,优化引进结构。修正了技术政策目标。考虑到中国劳动就业的巨大压力,不能一味追求新技术。确定以现有企业为现代化的基地和出发点。大规模引进,包含着这样一种的发展思路,即主要不是依靠现有企业的改造,而且通过引进成套设备建设新企业来加速现代化。

    邓小平也曾说过:“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我们反对旧社会、旧制度,就是因为它是压迫人民的,是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和一系列理论的指引下,1979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979年以前的日子里,人们对广告宣传的了解较少,禁锢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中。如果说1978年的喇叭裤,是民众向往自由的一面旗帜,那么1979年的广告,就可以看作市场经济浮出水面的第一口呼吸。也正是广告的出现,使产品宣传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使产品经销的市场运作手段也有了一定提高。

    与此同时,1979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也是经济改革、调整一个重大举措,这一举措也是人们以前不敢想象的。同年8月13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鼓励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这同样也是对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的支持和鼓励。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在向人们昭示,1979年的经济改革必然是大刀阔斧的。

    在1979年之后的几年里,试办中的特区经济增长尤为突出,建成了一大批新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工程,初步形成了深圳的蛇口、上步、沙河、八卦岭、水坝,珠海的吉大、南山,汕头的龙湖,厦门的湖里等9个工业区,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的“窗口”,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拥有三个特区的广东省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而特区集中的“珠三角”地区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也证明了1979年经济改革大手笔的重要意义。

     时至今日,这些当年的试办特区依然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做着巨大的贡献。

相关评论:1978:“伤痕文学”推动了文学的进步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