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中关村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的 “名片”

2009年01月04日 06: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七日七天

 专题:改革开放30年系列述评之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今天,提起“中关村科技园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强大的科技创新力、优越的人才资源和舒适的人文环境,快速推动着首都经济的发展。

    “中关村科技园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巨变,为中关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之初,第一家民营科技机构——北京等离子先进技术服务部成立,随后,一批创业者走出来创办公司,掀起了第一次科技创业潮。由此,中关村地区踏上了创业的道路。1987年底,中关村形成了著名的“电子一条街。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基础上建立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讲话,将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高峰,全国掀起第二次科技创业热潮。随后,中关村科技园区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出现联想、方正等一批知名计算机品牌,以及新浪、搜狐等中国首批从事互联网接入和增值业务的网络公司。

    伴随着科技成果的不断取得,国家越来越重视和关心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分别亲自前往视察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不断创新,跨越发展。

    至今,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经过这20年的不断摸索、发展、创新,它已成为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园和健翔园等多个园区在内的一区多园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走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道路,成为中国创新活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甚至推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变,促进了整个首都经济的增长。

    纵观这20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立,率先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实现了先行先试的改革突破。20年来,园区在法制建设、知识产权、股权激励、现代企业制度、人才培养和引进、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科技基础设施和各方面资源的逐渐丰富,园区区域化的创新体系也逐渐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同时,中关村科技园区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软件外包、技术集成服务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园区内企业的收入保持显著增长,与世界各国知名科技园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开启国际化进程。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变化,离不开园区企业的“自主创新”。可以说,中关村科技园区引领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关村科技园区经历的20年,是解放思想,摆脱束缚,探索道路,开放创新的20年。它们的成功经验充分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为新时期更好的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创新型道路提供了经验。改革开放的这一试验田为我们探索了科技和经济结合的有效方式,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提供了经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则是第一竞争力。中关村科技园区是这两个“第一”的排头兵。过去,它发挥了先行先试的带头作用,成为科技创新的一张“名片”;未来,它仍要坚持探索,努力创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更好的发挥作用。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