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与普通指数基金虽然同属指数基金,收益与投资策略却不尽相同。尤其目前指数基金发行热还意犹未尽,更是让这个老生常谈的疑问困扰着不少基民。在笔者看来,ETF跟普通指数基金很像一对“双胞胎兄弟”,它们既有长得像而难辨之处,同时又各有所长。一旦分清、弄懂了这对兄弟的共同与变异基因,轻松驾驭这些高效率工具也容易多了。
首先,毕竟它们归根结底还是一家人,普通基民认同指数投资,就意味着必须摈弃那些无益于指数化投资的策略,尤其是短炒与暴富的心态。
其次,虽然普通指数基金在数量和市场比重上占优势,ETF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从政策与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看,ETF必然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投资品种。多种跟踪沪深两市指数标的,甚至海外指数的ETF品种的开发,会给投资者带来更丰富的选择。指数基金则不然,当前指数基金面临的问题是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过多,比如10多只跟踪沪深300的“克隆”指基,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极其细微的,对于普通基民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再次,ETF基金与指数基金都是依靠“密切跟踪基准指数”取胜,但是不能把他们混同起来。比如,基民从2009年初开始买基金,从截至2009年12月2日的数据看,同样跟踪上证50指数的上证50ETF与易方达上证50,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相差近4%。如果对比分别跟踪深10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的ETF与同标的的普通指数基金,ETF的领先幅度更大。从长期指数化投资的角度,ETF把握市场向好的优越性一览无遗。
其中原因也非常直观,一方面,ETF本身的管理费率与交易成本比后者要低很多,这足以对一只基金的长期收益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仓位是决定基金业绩高低的重要因素,ETF更高的仓位能够与所跟踪指数的表现更为紧密。但这并不意味着ETF在任何时候都比指数基金好,ETF既会在市场向好时“实现与市场同步成长”,理所当然也会在市场下跌时积累更大幅度的下跌。
对于普通基民,记住这对双胞胎兄弟之间的这个最显著的差异后,就已经足够了。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寻找不同市场环境下该选择哪种风格的指数基金品种。分析起来虽简单,在实际操作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就算普通基民刚认清了ETF的较强跟踪能力,那些铺天盖地的宣传介绍,总是让ETF看起来太过复杂了些。尽管专业人士高呼ETF“是一项伟大的金融创新”,它的低成本、全天实时交易等特点对指数化投资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但是,诸如ETF一级市场申购赎回、实时套利等特点,不仅没有强化ETF的综合优势,更容易形成一种眼花缭乱的信息,弱化了它最突出的有效把握市场的最大优势。
此外,国内外对ETF的质疑一方的声音也有极强的说服力。比如,ETF鼓励频繁交易,是否也像增强型指数基金那样,对指数基金的初衷形成了偏离?当然,质疑声最有影响的莫过于指数基金之父约翰·伯格。伯格曾直言不讳地说,“我觉得没有比积极管理型ETF更荒谬的事情了。”伯格认为,ETF的多数投资者都并非长期投资者,它更多的是让中间商、股票经纪人拥有更多频繁交易的便利工具。较高的换手率,导致大部分ETF已根本不具备原始指数基金的固有优势。因而ETF“就是一种打着传统指数基金的幌子,专门为交易该基金成分股而设计的基金。”
对于投资者,博格则提醒说,如果普通指数基金旨在充分发挥长期投资的优势,ETF的短期投机则完全脱离了指数基金的初衷,只不过是一场潮流和时尚罢了。ETF到底是在追随胜利者普通指数基金的足迹,还是在重蹈失败者的覆辙呢?频繁买卖的交易策略和买进并持有到底哪个更胜一筹?
可能博格是太过于钟爱自己的普通指数基金了。博格坚持认为,减少交易才能发挥指数基金的真谛,以至于只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来评价ETF的优缺点。在国外ETF能得到不断壮大,得到众多投资者的认可,正是在于它为基民带来了更丰富、高效率的选择机会。当然,博格不赞同的是投资者持有ETF时频繁交易,因为从长期持有的角度看,ETF必然是普通指数基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