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终身教授 桂世勋
问:上海试水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消息发布以来,引发了有关 “推迟退休年龄”的热议。有人认为,这再一次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 “人口机会窗口”逐渐关闭, “人口红利”将一去不复返,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请问,什么是 “人口机会窗口”?老龄化是否意味着“人口红利”枯竭?
——上海广州路 陶明
答:所谓 “人口红利”,一般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从 “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向 “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转变时,由于该阶段少年儿童人口数明显减少、老年人口数并不很多、劳动年龄人口数相对或绝对较多,从而出现总抚养率比较低、在人口年龄结构上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状况。
然而, “人口红利”只是为经济的较快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要将其真正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增加就业岗位,让众多劳动年龄人口成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现实生产力。如果这一时期,许多劳动年龄人口失业,不仅不能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相反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加大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文化技能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延长年轻人或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可以取得既减轻该时期就业压力,又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 “双重效益”。
正是鉴于总抚养率较低只是给经济较快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且其也只是在一段时期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学术界也把 “人口红利”形象地比喻为 “人口机会窗口”。这个窗口在一定时期会 “开启”,也会 “关闭”。
我国的人口普查表明,从1953年到1964年,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由4.41%下降到3.56%,出现了人口年轻化;然而在 1982年、1990年、 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又上升到4.91%、 5.57%、 6.96%,出现了持续的人口老龄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该比例进一步上升为8.5%。
但是,如果按照公认的 “人口红利期”量化比较标准 (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总抚养比低于50%)来计算,我国大约在1990年 (总抚养比为49.84%)后才开始出现 “人口红利期”。 2000年,该总抚养比降为42.55%; 2009年为36.89%。据预测,要到2030年时,我国的总抚养比才会回升到50%以上。由此可见,不能笼统地认为人口老龄化就意味着“人口红利”枯竭,相反在人口老龄化开始的相当一段时期 (我国为近40年)内, “人口机会窗口”都在开启。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数出现负增长,并不等于 “人口红利期”的结束。我国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预计将在2013年达到9.98亿的峰值后出现负增长, 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在2011年达到9.32亿的峰值后将出现负增长,但我国在此后的近20年内仍处于 “人口红利期”。现在有观点说在未来10年内我国将结束 “人口红利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还有报道说 “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演变的。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于2009年1月出版的 《人口统计资料集》引用联合国的资料预测, 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23.7%,仍比该年日本的37.7%要低得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 203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我国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总抚养比会进一步上升,人口年龄结构不利于经济较快发展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为此,有必要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研究。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人担心 “人口红利期”结束、 “人口机会窗口”关闭后,我国经济将难以持续发展。这种观点过于悲观,也存在片面性,理由如下:
首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仍相当可观。即使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长期保持在1.6—1.7 (个)左右, 2050年时我国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仍在7亿左右, 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还有8亿左右。如果从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在2011年至2020年间完善和调整现行生育政策,使未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保持在2.0 (个)左右,那么2050年时我国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将超过7.5亿, 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将超过8.5亿。只要我们重视并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就有可能在减轻未来就业压力的情况下,从人力资源素质上支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其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总人口数仍比现在要多。即使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长期保持在1.6—1.7 (个)左右,那么也要到2050年后我国总人口数才能降到13亿以下。如果适时完善和调整现行生育政策,那么2050年时我国总人口数还会超过14亿。十几亿的总人口,仍将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只要重视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强民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我国经济仍可保持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