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有偿家教的诱惑

2009年12月22日 07:58   来源:人民日报   姜泓冰
    治理“有偿家教”等问题,根本出路仍在于不断改变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

    近日,大连市教育部门以一长串的“严禁”,宣布了坚决管住有偿补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的新行动,意在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至此,我们几乎可以把2009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命名为有偿家教的“严打季”:10月份成都市出台五条新规,封杀奥数、清理中考加分、严禁违规补课等;11月份,山东、浙江二省人大先后通过了《义务教育条例》,明确规定“在职教师不得从事各种有偿补习活动”;此外,还有许多城市宣布过类似大连教育部门的“禁止性”举措。

    耐人寻味的是,此类“禁止性”规定,并没有赢得预期中的喝彩。家长们大多对此不以为然。只要考试不绝、择校不止,有偿家教、奥数竞赛便有市场,因为这是学生们能读名校、获得更好教育资源的惟一出路。

    这,已成为许多教育改革措施的拦路虎。在家长对于“减负”的悲观预测里,奥数热并没有一丝一毫的降温,周末、课后找老师上小课、超前学习和考证的风气更甚。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谁都没有胆量让“减负”的改革从自己的孩子开始。

    家长的不信任,一部分也来自以往承诺、措施的落空。许多时候,禁令的雷厉风行,显示了政府有所作为的决心,然而,却恰恰忽略了禁令所指背后深厚的社会乃至制度土壤,比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问题。而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那么所有的禁令只会是有禁不止、有令不行。而在屡禁屡治、愈演愈烈之后,结果便是人们对政府分配教育资源立场和能力信任度的降低。

    那么,如何还社会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还中小学生以健康阳光的成长道路,消除全社会弥漫的教育焦虑症?

    其实,类似“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学生作业过多、变相择校等等问题,虽是顽症,却远非无药可救。根本出路仍在于不断改变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重视教育的内涵建设,同时防止属于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被不合理使用。

    将“有偿家教”一类教育的“牛皮癣”列入法规、又以密集组合拳的姿态开始新一季“严打”,必然引出社会公众的新一轮心理期待,也自然要冒着有法不依、重重“严禁”而无效的风险。风险的另一头,是政府管理部门的信用。希望有关部门能从消除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入手,整治讲求实效。否则,有法而不能依,“严打”而无效,失信的不仅是教育管理部门,其代价可能还会包括我们的制度尊严和法治观念。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