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社会科教 > 正文
中经搜索

民意呼唤公开雷人语录官员处理结果

2009年12月17日 07:08   来源:红网   谢浮名
    回望即将过去的2009年,官员“雷人语录”频现。有网民把它串联起来,编成小品,“笑果”好极了。摘引一段,以飨读者。

    某民:有个事儿想请教您……

    某官:你是哪个单位的?

    某民:按照国际惯例,我应该算是一个“公民”;但根据国情,我或许只是一个“老百姓”……

    某官:你是不是党员?!

    某民:这个……必须是党员才能跟您说话么?

    某官:那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某民:公民是应当享有知情权的……

    某官:那么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臭不臭也要告诉你?

    这些极黑极暴力的语录,应该会作为年度记忆,镌刻在人们的脑海深处。若干年后,如果谁还转述“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一楼二楼别去啊,要去就去(跳)五楼”、“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之类最牛官腔,人们当会心一笑,思绪飞回2009,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年代,言论自由前所未有地宽松的年代,网络舆论渐见威力的年代。

    雷人语录,代表着一部分官员,缺乏起码的“官德”,不知为人民服务为何物,脑海里残留着浓重的封建官僚意识,依旧习惯于高高在上,俯视众生,把老百姓当做群氓,对神圣的法律缺乏起码的敬畏之心,藐视民意,甚至草菅人命。像这样的官员,是不应该带病上岗,继续他们的“雷人事业”。

    笔者相信,有关部门对这些官员肯定进行过相应的惩处,然而很遗憾,除了逯军、史国忠等寥寥的几个,有或停职调查、或撤销职务的公告,其他的,大多没有公开处理结果。最该有知情权的民众,依旧蒙在鼓里,不甚了然。这么做,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民众不知情,会以为雷人官员没有得到相应惩处,内心怨气也就无法纾解,对政府的信任,会有不懂程度的动摇;其次,对雷人官员的处理,无异暮鼓晨钟,使后来者知道为官之道,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把百姓利益摆在第一位,谨言慎行,而不能信口雌黄,以居高临下的态势,视百姓如无物。因此,公布处理结果,有极大的教育意义、警醒意义和新闻价值。相关部门,究竟是忌讳什么,而不愿公布处理结果呢?

    这些“笑果”堪比央视春晚的经典小品的雷人语录,人们绝对不愿意仅仅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来点缀一下沉闷的生活,人们更关注的是,这样的雷人语录今后还会不会继续存在,爆出雷人语录的官员是否得到了相应处理,处理结果为什么公开不得。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