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蜗校”之困,政府须担起更大责任

2009年12月13日 07:49   来源:羊城晚报   刘 虹
    对政府而言,需要更大的魄力,担负更大的牺牲。卖地盖楼,能换银子;建广场公园,能挣面子;相比之下,为孩子建学校是最不“划算”也最“吃力不讨好”的选择。但这不是一笔短期生意,而是一笔更为长远的生意。至少,希望有关部门在新的学校的规划建设问题上,能有更长线的考量和更全面的处理

    因为触动城市人的神经,最近一部电视剧《蜗居》很火。昨天《羊城晚报》的一篇报道《广州不少学校缺地少钱扩建难》,也令众多为人父母、为人师者揪心:时至今日,广州仍有六成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未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一些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只有区区5平方米。原来不仅有“蜗居”,我们身边还有大把“蜗校”。

    生均5平方米是什么个概念?“蜗校”中的生活何等无奈?据报道中校长诉苦,有的学校跑个200米都要到附近其他学校借块地盘,学生在夹在教学楼中间的操场上体育课,楼上楼下声音相闻。其实在不少中小学幼儿园还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做课间操要分批进行,列队排到走廊上,甚至在校外小区内“占地经营”,孩子们边活动边闪躲来往的车辆……有的学校往高处发展,学生爬上教室所在的五六层楼,一呆就是一天,课间也只能趴在栏杆上远望操场或天空。

    关于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近视率高发、肥胖者增多等等的报道常见诸报端,除了学业压力之外,在校“蜗”着学,在家“蜗”着居,很难想象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一代能大多数拥有健康的体质和豁达的胸襟。更隐忧深藏的还有校园的安全问题,最近湖南发生的学生践踏致8名学生死亡事件的学校,就被指每班学生人数达到70人上下,远远超过核定40-50人的标准。

    城市中心区域寸土寸金,学校扩建艰难。选址郊区另建占地达标的新校,又有悖就近入学的要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原有学校被高楼围困已成事实难以改变,但一些新的“蜗校”还在继续产生。比如东风东路上某省一级小学,与地产商合作已另建了三个校区,但是每个校区的面积都非常有限,最新正在兴建的校区看上去还没有个足球场大,而所在楼盘的毛坯房价已飙升到每平方米2.3万元。

    旧城区学校扩建之难,似乎纠结成了个死结。其实,广州今天中小学场地紧张,是过往决策失误、规划失当和建设失位的“负债”积累。早在十多年前,广州就提出改造地方狭小的“麻雀学校”,并在一段时间内关停并转了一批“麻雀”以及兴建新校舍。但是似乎随着房地产业“一日千里”的兴起,“改麻”工程不知何时渐渐偃旗息鼓,而鳞次栉比的高层楼盘蹿起,又将大量新增生源压向学校。当时对于新增适龄儿童入学问题的解决,政府部门将皮球踢给地产商,要求地产项目兴建配套学校。但产生的结果是,许多地产商或更改规划未建配套学校,或惜土如金地建起一批新的“麻雀学校”。而政府有关部门在此过程中的统筹、规划、设计、监管并不到位,积重难返,才造成今天的“蜗校”之困。

    如今要解决旧城区学校扩建问题,难度较之当年不知要大多少倍。对政府而言,需要更大的魄力,担负更大的牺牲。卖地盖楼,能换银子;建广场公园,能挣面子;相比之下,为孩子建学校是最不“划算”也最“吃力不讨好”的选择。但这不是一笔短期生意,而是一笔更为长远的生意。至少,希望有关部门在新的学校的规划建设问题上,能有更长线的考量和更全面的处理。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