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直就叫“广州电视塔”好了

2009年10月23日 09:32   来源:南方日报   潮白
    广州新电视塔征集的候选“芳名”终于诞生了。虽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有10个,但也没有一点“惊艳”的感觉。不用劳烦那么多字的“创意说明”,全然一览无余。所以不少网友用“俗不可耐”来形容,这该是“爱之深而责之切”的缘故,应了清朝汪容甫说的:“人得吾骂,亦大难。”不过,像“碧海心沙”、“南国旋塔”之类,真的像是在评选“××八景”或者“十景”。

    不知是谁、从什么时候开始说的,广东人会生孩子不会取名。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讲得多了,连广东人自己也这样认为了,然广东人四两拨千斤,旋即将之转化为只知埋头苦干的同义语。其实,不会取名,在全国是一个普遍存在。比如说楼盘吧,哪里不叫“花园”、“花苑”?哪里不是临点儿水的就叫“湾”,挨个土包的就叫“山庄”?就算是广东人不会取名吧,然此番却是全球征集,报道说共征集了18万个之多,可惜端出来的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要么借此可以为广东人不会取名说平反,要么就是其中评委的因素在起作用,因为他们的口味以及知识、思维的局限,本来可以入选的那些、可以当选的那个,变得和公众缘铿一面。

    像广州新电视塔这样郑重其事地取名,实际上是给它取个“大号”,本地人都知道,它的“小名”早就有了,“小蛮腰”、“扭纹柴”以及略显恶俗的“羊颠峰”等等。这和从前人的取名倒是有几分相像。彼时———至少上世纪80年代有些农村仍然是这样,婴儿降生,都是先随便安个名字,上学时再请村里有文化的人郑重取个学名,酬谢是必要的,但不会付出10万大元之巨也是可以肯定的。“大号”诚然很重要,然也就是一个符号而已,“小名”若非“狗蛋”、“狗剩”等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流行叫开也未尝不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名篇中的“寄奴”,就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提到《红岩》里的“宋振中”,好多人未必知道是谁,说“小萝卜头”,就会恍然大悟。而且,即便有“大号”遮掩,谁非要一味调侃、轻蔑也只能由他,历史上不少人称曹操时叫他的小名阿瞒,就有这样的成分。同理,央视新址无论将来“大号”叫什么,“大裤衩”都要和它形影不离了。

    广州新电视塔的“大号”究竟该叫什么?从昨天开始,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对10个候选者投票。倘若人们并不满意这些候选者,则投出来的充其量是“矮子里拔大个儿”。与其如此,不如径直就叫“广州电视塔”,至于“小名”,民间愿意怎么叫就怎么叫好了,还能给人继续丰富想象的空间。目前而言,相对于“扭纹柴”、“羊颠峰”,我猜,能够流传开来的可能还是“小蛮腰”,形象、亲切。就让时间来检验吧。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