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社会科教 > 正文
中经搜索

“牢头狱霸”是怎样炼成的?

2009年09月10日 17:12   来源:羊城晚报   杨 涛

  云南省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日前公布了“躲猫猫”事件真相,一干人等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此事显然还没有完。据报道,就在三年前,一名叫李荣林的男子也在晋宁县看守所“突然死亡”,与李荞明一样,也死在了第9监室。事后,李荣林家属得到公安机关支付的3万元的“安埋费”。(3月1日《新文化报》)

  新进犯人要向牢头狱霸进贡、挨打和示弱,几成看守所、监狱甚至劳教场所等一些羁押场所的“潜规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牢头狱霸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首先,环境逼仄,生存资源紧张,而人像刺猬一样,既要抱成团取暖,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看守所、监狱这样的地方,难免就有人要出来逞能,抢夺他人的饮食等生存资源,人性的恶的方面就显现无遗。但是,仅仅将牢头狱霸的产生归咎于生存环境,则是抹杀了问题的实质———问题的核心仍然在于看守所干警的监管不力、失职。

  李荞明此次被殴打致死,绝非偶然。在羁押期间,以往的多次殴打后,看守所干警为何就没有及时处理,以致养虎为患。而犯罪嫌疑人被牢头狱霸多次殴打致死的案例,在各地看守所时常可见,牢头狱霸就是在看守所干警的漠视、失职下“茁壮成长”起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失职还包括检察院的驻所检察室检察官。此次,晋宁县检察院驻所检察室主任赵泽云就因为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被免去职务。

  牢头狱霸与看守所干警直接的纵容、指使分不开。“以犯人制犯人”的如此突出,以至于1988年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出的《关于坚决取缔“牢头狱霸”维护看守所秩序的通知》中就强调:“严禁使用人犯管理人犯,坚决取消在人犯中设‘组长’,‘召集人’等变相使用人犯管理人犯的做法”。可惜的是,二十年后的今天,这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追究牢头狱霸的刑事责任,处理若干个责任人,固然可以暂时告慰死者家属和平息民众的愤怒,但这种批量生产牢头狱霸的机制还在,我们就无法杜绝李荞明式的悲剧再度发生。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