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希望多一些“有人情味的医生”

2011年11月15日 08:45   来源:燕赵晚报   耿银平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琼芳,56年没发生一起医疗纠纷,不让病人多花钱。 医生并不能挽救所有人的生命。经过努力还是有病人故去,刘琼芳总要送他们最后一程。(1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有人情味的医生,人们喜欢这个说法。患者不单是病人,更是应该呵护和尊重的个体;医生不仅给患者提供手术支持,更应提供感情支持。多一些诚挚的微笑、有问必答的解释,以及对病人家庭和经济情况的嘘寒问暖,或者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给患者提供一些生活帮助,看似微不足道,却“良言一句三冬暖”,增加彼此的信任和内心的温暖。

  医患之间有了心理信任,就算医生出现一些失误,患者也能够理解。因为凡是技术性工作,总会存在失误。如此,医生的医疗效果,就能得到健康效应最大化、精神效应最大化,以及社会信任的最大化。诚如钟南山院士针对医患纠纷的评价,当前已到了医学人文沦落的境地,提高医生的人文修养格外重要。“医患关系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不能等制度的完善,而要首先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改善医患关系,医生更要做一些批评和自我批评,多用人文精神去化解和拯救。”

  不妨看看刘琼芳创造出的和谐效应:医院里,每当医患发生不愉快,矛盾随时可能爆发时,这位70多岁的老太太一出现, 几个简单连贯的“动作”下来,多么难缠的病人,一下就平静了,她就是“灭火器”。

  做医生不要太冷漠,不能对患者的问话爱理不理,治疗方案也不与患者沟通。更不可过多考虑经济创收,而不顾及患者的经济困顿和窘迫。医者父母心,白衣天使的职业道德与人情味应该相得益彰,而不是相去甚远。在拼技术、拼手术刀的同时,不要忽略治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然就算实施了手术,往往也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抑。不要说医生,就算是陌生人,这种冷漠的态度也不利于和谐关系的构建。最后导致哪怕是很小的医疗问题,患者也会不依不饶。这种不依不饶其实也是内心负面情绪的一种集中释放。

  所以,在医疗改革、医疗投入还存在诸多难题的今天,为了达成更多的和谐医疗,就应该多一些像刘琼芳这样“有人情味的医生”,多撒播一些人文精神。我相信,只要绝大多数医生的人文水平真的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成了“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医患关系肯定能得到较好的修复。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