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限购令松绑,唱的是对台戏(图)

2011年10月13日 08:37   来源:钱江晚报   本期主持:高路

 

 

唐春成 绘

 

    11日上午,广东省佛山市住建局在网站发布公告称,10月12日起放宽限购条件:已办理房地产权证超过5年(含)的住房产权转移,不纳入限购范围;允许佛山市户籍居民家庭增购一套75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这是全国第一个明确放松限购政策的城市。当天23时24分,该局又在网站上通告称,为“综合评估政策影响”,暂缓执行该政策。

    (详见本报今日A14版)

    钱报网网友孙维国:佛山放宽楼市限购政策虽然发布半日即暂缓执行,但明显与中央政策相违,更与百姓盼望房价下降的民意相悖。房地产调控历时一年多,房价拐点开始显现,楼市深度降温,在此博弈的关键时刻,佛山此举意欲何为?

    本报特约评论员温国鹏:堂堂的政府规定竟然如同儿戏,生命力短到了要用小时甚至是分钟来计算,真是莫大的讽刺。现在想起“综合评估政策影响”来了,你早干什么去了?事先不征求民众的意见,等到规定出来挨了舆论的口水板砖之后才装出一副幡然醒悟的模样,再把说出来的话收回去,这是唱的哪一出?对于习惯于在楼市火爆中分享红利的某些地方政府而言,楼市限购显然让他们很不习惯。所以,民众还没有在楼市限购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却已经开始偷偷摸摸地搞起了小动作。也正因为如此,民众才更有理由警惕,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地方政府有样学样,楼市限购的大环境在此起彼伏的试探中会不会“出师未捷身先死”?

    钱报网网友无风日子:佛山的这次“朝令夕改”,可能是受到了两面夹击,松绑有违中央的政策,不松又有来自财政和房产商的压力。实际上,银根紧收,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房地产企业,也正是他们在拼命豪赌政策的松动,努力将自己与政府捆绑到一块儿。当房价调整的势头初露端倪的时候,老百姓也只有寄希望于各地政府能够挺住压力,不受相关利益团体的“要挟”,确保不让房地产调控政策半途而废。

    钱报网网友jackiev8088:要给老百姓吃一颗定心丸,首先政府要做到自己不能动摇。如此儿戏般的决定,只会起到蝴蝶效应,让民众更慌乱。可想而知,领头羊没找到,没头苍蝇这下更多了。

    钱报网网友殷光:佛山朝令夕改应该说是一次政府工作事故,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应该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钱报网网友程绍德:这也给国家有关部门提了醒:一些地方政府在楼市调控的问题上,依然心存幻想,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钱报网网友江上吴歌:对于佛山“放宽限购”所释放出的信号,其实不应被“朝令夕改”所转移视线。究竟谁有权决定“放宽限购”,楼市政策的调整又需要怎样的程序和民众参与,相关程序和制度其实更应给予重视,而这些也才是楼市调控政策屡遭“朝令夕改”背后的真问题。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