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是国人的梦想,科技经费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基本走出了经费短缺的时代,但这些经费的去向,却让人纠结。据8月3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科协的调查数据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科研人员通过虚报经费、收集发票充抵等手段将科研经费放入个人腰包。
科研经费来自公共基金,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的现实,让人痛惜和愤懑。前不久,一名准院士曝出挪用科研经费包养二奶、养私生女的丑闻,将科研经费问题再次带入舆论视野。可在很多局内人看来,这仅仅还是小儿科。一次课题经费申请告捷的庆祝宴让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副教授姚卫红记忆犹新。酒酣之际,宴会主角向大家透露了一则惊人的消息——自己的个人资产即将突破千万元。这名工科教授年薪只有15万元左右,哪来这么多钱?姚卫红很是不解。教授私下告诉她,自己和某主管科研经费的部委官员很熟,项目来得容易,钱也就来得容易了。
早有科研人员透露,一般做项目预算时,需要100万元就报120万元,上浮20%。资金只要拨下来,就要想方设法将它用完,项目快结束时如还有钱就买车买电脑,置办办公用品。跟着项目的人在这段时间内吃喝拉撒都能报销,关键是在发票上做文章。比如,买了电视发票就开“显示器”。国家审计署日前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为此写下注脚: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情况。课题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课题突击花钱购买设备,其间手法多样,涉及资金数以亿元计。而来自司法机关的信息则表明,科研院所职务犯罪案件两大高发领域就是:科研经费管理与后勤保障。可见,早就是积垢重重。
有经费就有管理制度,可这些制度,却令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这样的制度究竟还有多少制约性和管束力?制度执行者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科研经费变成了个人资产和吃喝玩乐的资本,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本是不是也太高了,须捉出科研粮仓中的“硕鼠”。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