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足球在说,篮球在听吗?

2011年04月01日 08:41   来源:钱江晚报   戎国强

  3月30日晚,央视《焦点访谈》的标题是《黑哨的代价》,《新闻1+1》是《谁的“黑哨”在吹?》,稍晚些的《新闻调查》是《黑哨内幕》;还有《法治在线》,也是说黑哨。同一天里央视几档重头节目说同一个话题,其密集程度十分罕见。张建强、陆俊、周伟新、黄俊杰等足协前官员和前裁判,身穿黄马甲,一个个现身说法,说贪婪,说悔恨,说教训……

  有人说中超联赛即将鸣哨,“黑哨”节目在给新的赛季敲警钟。其实,这个时候,足球圈里这根弦还绷着,出事的可能性不大,要出事也要等这根弦松下来。我倒更希望篮球圈子,CBA圈子能听到这一记警钟,能把它当成一声警钟。一些迹象表明,CBA的一些权威人士心里似乎没有这根弦。

  3月25日,CBA季后赛新疆对阵北京的第二场比赛,出现了多次错判、漏判,并且超越了每场三次错、漏判的国际尺度,引起激烈争议,中国篮协为此召开了研讨会。篮协有关人士认为,错、漏判并没有改变比赛的结果。初听之下,似乎这是习惯性的不认错。但是,决定着CBA走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影响中国篮球命运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来,其错误导向不可小觑。“错、漏判并没有改变比赛的结果”这句话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错误。

  一是常识错误。什么叫“错、漏判并没有改变比赛的结果”?难道在比赛开始之前已经存在着一个比赛结果了?不论比赛进程如何都不能改变这个结果?那么,这个“结果”是谁决定的?谁有本领事先决定或知道比赛结果?虽然新疆广汇实力强于北京队,但弱队超常发挥战胜强队并非特例。这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之一。错判、漏判直接影响双方球员的心理,心理影响发挥,发挥影响得分,得分决定胜负,怎么能用错判后出现的结果来否定错判产生的影响?事理上、逻辑上都说不通。

  二是专业层面的错误。观众当然注重比赛结果,但更引人入胜的是比赛过程。如果只对结果有兴趣,既不必买票到现场看球,连电视转播都是多余。

  三是价值观层面的错误。公平是体育比赛的生命,裁判公平是比赛双方在竞争中提高技战术的必要条件;一个竞技项目的健康发展,是由每一场比赛结果的公平积累而成的。篮协有关人士似乎把比赛看成只是一桩生意——就是生意也要讲公平交易,难道在篮协有关人士眼里,CBA就是“一锤子买卖”?

  篮球是一项体育竞技,但跟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更是一种文化。青少年大多是体育的爱好者,体育赛事是否公平,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对社会风尚,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足球黑哨毁了中国球迷的足球梦,毁了一批有才华的裁判,也毁了好几代球员的青春。局外人不能断定新疆与北京这场比赛的错判、漏判是不是黑哨,但是,篮协有关人士说出这种话来,表明对中国足球的教训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自己的职责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态度,容易滋生黑哨、偏哨。

  街上流行“潜规则”,CBA能够幸免吗?足球黑哨黄俊杰对着央视镜头说:“我对不起球迷,对不起父母,我唯一对得起的就是中国足协这帮官员,我对得起他们!”这是明白话,但明白得太晚了。但是对听的人来说并不晚。

  足球在说——不是说,而是在哭,篮球在听吗?

(责任编辑:李焱)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