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后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讨论稿)公布后引起街坊网民大讨论。有专家和市民认为,与北京治堵新政相比,广州的方案显得有些“温和”,力度不够,不但很多描述笼统,而且只字未提限公务车和限牌问题。(1月10日信息时报)
广州缓解交通拥堵方案未提限制公务车,这自然会遭到民众的质疑。要知道,公车在我国数量惊人!
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费比较高。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关于公车,舆论一直颇多关注。从1994年《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颁发至今,已经16年过去,不少媒体说“公车改革毫无进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历来是利益集团欺上瞒下谋取既得利益惯用的手法。借着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这个规定,从2000年开始,他们以搞“车改”为名,行中饱私囊之实。通过“卖公车、发补贴”的方式,不仅把公车无偿变成了私车,还每个月能够名正言顺地拿到几千元直至上万元的“车补”。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让这些手里握着公权、坐着公车的人搞“车改”,就像让老鼠看粮库,粮食都跑到它的嘴里和兜里去了。
治理公车可以有效防防交通拥堵,不妨举几个例子说明:一是在2006年中非论坛期间,北京曾经封存了70%的“公车”,全城道路通畅,也未影响各单位的正常运行。二是在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封存了一半“公车”,各单位工作也是照常运行。三是在尾号限行政策实行后,北京市各单位封存了30%的“公车”,加上限行20%的“公车”不能上路,近一半的“公车”不能开,也没有影响各单位的工作。
由此可见,城市的交通拥堵,很大部分是公车“贡献”的。如果从限制公车使用和减少公车数量上着手,既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治堵效果,又能为私家车树立一个典范。党政部门能否下决心治理一下屁股底下的这一玩意儿呢?
(责任编辑:张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