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少女”再遭殃触动城市“心灵”

2010年12月30日 15:12   来源:新民晚报   王石川

  “打电话的少女”再遭劫难。日前,这尊位于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路口的著名雕塑又一次被毁坏。被发现时,“少女”手臂已断,身体拦腰断成两截,凄凉地躺倒在霏霏细雨中。铜像作者何勇听到这个消息时唏嘘不已,这已是自1996年以来,他的这尊作品第4次遭毁。

  “电话少女”自“出生”以来,频遭劫难,最惨烈的一次是被“凌迟处死”。这件几近成为淮海中路标志的艺术作品,这样一个灵动的在市民心中有温度的“电话少女”,为何就唤不醒“刽子手”的一点人性?

  “电话少女”的珍贵之处,不在于她的经济价值,而在于她是这个城市人文气息的组成部分。但不幸的是,她自身的实物价值成了一些不法之徒觊觎的对象,因为她的质地是铜。在任何有正常审美的人眼里,铜像的价值自然是审美,然而在利欲熏心之徒看来,他们评判一切的标准就是能不能换钱。肢解铜像换钱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让人不能容忍。

  这一次,“电话少女”的手臂被截,身体拦腰折断,如此荼毒,令人扼腕。这种破坏铜像的做法首先伤害了城市形象,其次也是对铜像作者的伤害。须知,每个作品都是作者的孩子。当前,修复铜像是当务之急,基于对知识产权的起码尊重,相关部门应该倾听一番铜像作者的意见,这很有必要。2008年铜像“电话机”遭窃,有关部门在修复时并未联系铜像作者,而是自行制作了一个被铜像作者认为与整体雕塑风格毫无联系的新“电话机”,结果这种修复显得不够协调。

  可以说,“电话少女”的每一次遭难,就是对市民的一次再教育。它提醒市民,雕塑之于城市的重要。正如有学者所称,一处具有审美品格和文明质素的环境,没有雕塑是不可思议的,就像一位绅士西装革履却不打领带一样,雕塑代表着这种升级趋势中必然体现的人文注入。雕塑是城市文明与艺术的结晶,它能反映城市文明和人文。

  我们发现,国内有太多城市的雕塑遭受荼毒,其中既有市民所为也有外来人员所为。这就呼唤每一个市民的主人翁意识,相信每一位主人,都不会容忍“自家”的一位可爱少女受此荼毒,会想方设法呵护她。

  “电话少女”的每一次遭难,也是对管理部门的一次再警醒。铜像在2006年重塑时,在内部特设了报警器,一旦有人偷盗,防盗设备立即启动,但为何铜像仍然“遇袭”?是不是报警器失灵了,却在此之前没有发现?抑或报警器启动了,相关人员却无动于衷?

  雕塑可以让城市更美好,理应善待城市中的雕塑,包括一草一木。这就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城市管理者须提高监管能力,加大爱护雕塑的宣传力度,并强化对破坏城市雕塑者的有效打击,另一方面市民要怀有高度的责任感,保护城市雕塑,与破坏者作斗争。

(责任编辑:张秀华)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