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红网:高铁时代不要驱逐“穷人经济学”

2010年12月30日 08:11   来源:红网   张若渔

  由于上座率低,上海至北京的一趟动卧车将在2011年1月5日被全部改造成普通软卧。此前媒体曝光上海至成都的豪华动卧最贵票价达2330元,有舆论批评开出这种低上座率班次是浪费春运的运力,铁路方面则回应这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东方早报》12月29日)

  目前,全国已开通运营了11条高铁合计6920公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而这样的高歌猛进不过才刚刚开始,更加动人心魄的前景正以只争朝夕的速度疾疾展开。

  然而,不世的辉煌和炫目的速度,却也正在遭逢意外的尴尬。由于票价追随速度水涨船高,“来回运铺位”的现象刺目出现,拉风的高铁被“低上座率”所牵绊,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是继续兀自豪奢,承受乏人问津的局面,还是纡尊降贵,以适应寻常百姓的购买力,铁路部门面临“艰难”的抉择。

  从上海至北京动卧车的亲民化改造来看,铁路部门显然已经无法容忍“低上座率”的局面继续下去。倘若不改弦易辙,不仅将承受汹涌的舆论压力,更将遭到利润的惩罚。改造变得在所难免,作别不合时宜的豪奢,老老实实地回归基本的安全与舒适,继而将飘在半空中的票价,拉回到普通民众可接受的水平。

  由奢入简的改造,显然是高铁“大跃进”所支付的代价。来来回回的虚耗资源,说得好听点是高铁“成长中的烦恼”,说得不好听,那就是铁路部门拿着纳税人的钱,为他们高贵而虚妄的梦想埋单。高擎着“中国发展”的大旗,大干快上的欲望湮没了理智与情感,铁路部门把国民收入的基本国情忘到了九霄云外。

  没人否认建设高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一切都要遵循基本国情。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高铁及其票价,不应也不能贵族化,更不能强迫乘客“被高铁”和“被贵族”。铁路系统或许的确需要升级换代,但这个过程必须步步为营,毫无必要的豪奢布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畸高票价,只会产生对普通旅客的挤兑和剥夺,而且是损人不利己。

  飞速而且带着强烈的浮夸心理的高铁建设,实在难言国民之福。为了“中国发展”而风生水起的高铁,必然产生对于普通列车的挤出效应,而在国民收入裹足不前的情势下,相当于压缩了普通旅客的出行选择权。又岂止是压缩,如果按照铁道部的高铁建设蓝图,以及爆发式的建设速度,过不了几年,恐怕很多低收入阶层就要告别火车出行了。

  运能不足本就是铁路的顽疾,高铁建设的初衷理应是通过速度和效率救济运能,这是高铁排他性的功能考量。然而,铁路部门似乎从一开始就彻底遗忘了这个初衷,取而代之的是夸饰和炫耀心理,总是想着怎样把车厢修饰得富丽堂皇,总是想着怎样以此作为筹码来索取高价。这样的高铁,非但不能提高运能,反而会使得原本就脆弱的运能进一步紧张。坦率地说,面对这样的高铁,我们会怀念原来的绿皮车厢,并对“不发展的权利”心向往之。

  一年一度的春运就要来了,这又是一场回家的征战。托铁路部门的福,上海与重庆、成都将对开动卧列车,最高价卖到2330元,这还是打了七折之后的价格。大量的四川、重庆籍务工人员在长三角地区打工,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这个春节回不了家?

(责任编辑:张秀华)

分享到: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