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至今,浙江省公安机关对全省20多年来评选出的451名省级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进行生存状况调查。结果发现,这群为国家、社会、公众和他人作出过卓越贡献的民间英雄及家庭,八成以上生活堪忧。(12月25日《北京青年报》)
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崇尚英雄、知恩图报、有仁有义的国度。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理应得到社会的“涌泉相报”。然而,曾几何时,英雄们在受到一阵轰轰烈烈的表彰之后便复归沉寂,英雄及其家庭“流血又流泪”的悲剧频频上演,这不能不说是当今现实社会的悲哀,应当引起政府及公众的关注。
浙江省调查的这批见义勇为先进人物是一个令人嘘唏又让人敬佩的群体。“嘘唏”的是他们中80%的家庭,因家里的“顶梁柱”见义勇为牺牲或致残而导致生活堪忧;“敬佩”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自强不息、不愿向组织伸手,不愿让政府为难。但越是在这种时候,政府和社会越是要关注他们。在我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尤其不要忘记对英雄家庭的生活给予特别的关爱和呵护。这不仅是告慰长眠地下的烈士英灵和抚慰终身残疾的英雄的需要,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社会责任和对良心的拷问,更是对见义勇为精神的最现实、最持久、最有效的宣传和弘扬。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生活堪忧的英雄家庭的现实影响,很可能抵消掉无数次喋喋不休的空洞宣讲。因此,不能小视英雄“流血又流泪”的负面效应。
应建立走访、慰问、帮扶英雄家庭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制度设计防止英雄“流血又流泪”悲剧机制化、常态化。笔者希望各地效仿浙江的做法,在全国开展“寻访英雄家庭”活动,把“不忘英雄功绩、关爱英雄家庭”作为进行感恩教育、弘扬社会正义的契机,并进而健全见义勇为的政府补偿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见义勇为者不仅能得到荣誉肯定、道德赞扬,还能伤有所治、老有所养、生存有保障、生活有优待。
(责任编辑:张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