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75岁以上不适用死刑,尊老何必用法律做人情?

2010年12月21日 08:3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秀才江湖

  全国人大常委会20日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规定,审判时已满75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新华社》

  百思不得其解,18岁以下犯了死罪不判死刑,你可以解释为年少无知、心智不成熟,应该给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这还多少可以理解,虽然现在的未成年依然以18岁作为标准已经无法与时俱进。可是75岁以上的老人难道也年少无知吗?也心智不成熟吗?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75岁以上已经年逾古稀,该懂得都懂了,心智已经成熟得不能再成熟了,凭什么拥有免死金牌?老人们经常自诩“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他们阅历丰富、心智成熟,见过很多前车之鉴,知道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该做。明知故犯、咎由自取,不说罪加一等,至少也该一视同仁,岂能网开一面?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汉文帝时就规定80岁以上,政府每月赏赐肉、酒、米。但是尊敬归尊敬,你不能拿法律做人情,法律面前不容倚老卖老,法院不是养老院!国家照顾老人可以有很多方式,你可以规定公交车上必须给老人让座,你可以宣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呼唤全社会的爱心,你可以在老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措施。但是法律绝对不可以作为人情馈赠给老人,法律面前老人和青年理应一视同仁,一旦触犯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必须依法惩处!

  众所周知,18岁以下不判死刑,于是有些成年人指使未成年孩子去犯罪,如果75岁以上老人犯罪免死,会不会有人利用老人之手来“借刀杀人”?尽管这只是笔者的小人之腹,但制定法律者不可不全而观之,审慎度之!

(责任编辑:张秀华)

分享到: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