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都将拟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同时还将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平台。(11月28日《成都晚报》)
正如财富与幸福有的时候未必成正比,教育给予孩子的知识量与孩子从中能获得的幸福感,也可能是两码事。现实的情形是,无论是看得见的课业压力,还是看不见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中小学生的幸福感,其实早已被挤占、侵蚀得没了立锥之地。不仅平日里睡觉时间难以保证,就连周末也因各种兴趣班挤占而无暇喘息时,幸福对于孩子们来说,还真是“奢侈品”。这个时候,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的拟定,倒是显得难能可贵,恰逢其时。
能有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固然令人欣慰,但是,假如认为制定了评价体系,就能增进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显然是过分乐观了。首先,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依旧由教育部门制定,那么,其究竟是会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还是会成为应试教育视角的翻版?此外,即便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真的体现孩子们的幸福感,但这个幸福指数究竟能多大程度上撼动应试教育体系,又能为孩子们争回多少本该归属于幸福感的地盘,也需要打上个问号。
一言以蔽之,即便中小学生们没有“被幸福”,空有“指数”的幸福,也依旧难解近渴。文/武洁 图/唐春成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