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世界要加强相互认知

2010年10月23日 09:23   来源:光明日报   郑熙文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出席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发表了《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演讲,强调虽然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这是对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有关中国的种种议论,中国高层做出的公开回应。

    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崛起是当今世界最重大的变化之一。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发展更加引人瞩目。在一些国家看来,中国已经部分具备发达国家的属性,应发挥相应的作用,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又认为中国政治上还不是很民主,经济上不是很开放,外交上不是很负责,战略上不是很确定。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心态复杂,既希望搭上中国快速发展的顺风车,又担心中国抢了他们的饭碗和地盘。“中国机遇论”与“中国威胁论”并行不悖,反映出外界对中国发展存在很强的纠结心理。

    在国人看来,一些国家的对华政策自相矛盾:一方面要求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又批评中国鼓励自主创新;一方面指责中国节能减排不力,一方面又希望中国永远做低端产品的生产基地;一方面批评中国保护劳工不力,一方面又指责政府设定最低工资标准。中国为推动解决各种国际问题不遗余力,特别是对世界经济复苏功不可没,但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一些国家总是故意制造麻烦,遏制中国的崛起。于是,主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者有之,主张“以强硬对强硬”者也有之。阳刚外交与理性外交对立的声音增多。

    面对前所未有的“中国案例”,不少西方人感叹,很多被视为至理的国际关系理论和经济理论都被颠覆。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已成为世界性课题。而如何恰当地进行自我定位、适应世界形势变化也是中国面临的新课题。外界如何“看中国”,中国如何“看世界”和“看自己”,直接影响中国与外部世界如何相处。在“环球同此凉热”的今天,各国命运紧密相连。相互猜疑和防范,最终对谁都没有好处。

    对世界来说,不能用传统大国崛起的老皇历看中国,否则就很难跳出“国强必霸”的窠臼;也不能对中国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视而不见,以“负责任”为借口,让中国为他国的内外政策失误埋单;更不能有“我不好、你也不能好”的不健康心态。接受中国发展壮大的现实,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中国一道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才是正确选择。

    对中国来说,察己可以知人。我们自己对国家的快速变化尚且未能完全适应,外界有些疑虑也很自然,让世界接受一个不断崛起的中国需要一个过程。对外界有关中国的种种议论,应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平和心态,情绪化的反应于事无补。中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需要向外界学习的地方仍然很多。要克服浮躁冒进的冲动,秉承谦虚友善的传统,以诚心和恒心,不断促进与外界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以一种发展模式一统全球过去从未实现,未来也不可能。只要认清这个国际大势,相互之间多些换位思考,多些对话合作,增进相互认知,努力相互适应,中国与世界就可以共创和平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