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代大学生三农问题调查》

2010年10月15日 13:18   来源:光明网   秦秋田

  2005年7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二学生李强的一篇调查报告《乡村八记》得到温家宝总理的重视,温总理批示说:“《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

  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切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 温总理的批示,主要是针对近年来新闻界虚假新闻泛滥、媒体职业道德缺位和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到了媒体不能适应工作这一实际提出的。

  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地方新闻院校新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对新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何村教授提出了新闻学专业“四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想法,以适应媒体需要,扬地方新闻院校之长,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主旨,以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为主,着手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努力培养“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的“四用”人才。 “四用”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渤海大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实施的。它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科研为一体,努力培养新一代的有用之才。

  从2005年9月开始,经过5年多的研究实践与应用,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成为渤海大学的一个亮点。而以“学子眼中的新农村”为主题的三农调查已成为标志性成果。这本调查报告,就是成果之一。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是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 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政府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中。中国有9亿农民,占中国人口的9/13。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大学生不了解社会,不了解人民,就不能深刻理解生活的意义及人生的价值。关注三农,是新一代大学生应当承担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因此,他们利用假日、假期,走进农村,走进一个个农民家庭,而不少学生就来自农村,因此对“三农”有更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他们是天真的,他们的眼睛是单纯和清澈的。他们眼中的“三农”是立体化的。他们是怀着对农村的关注、对农业的关心、对农民的关爱,投入到调查“三农”的事业中,用生动的故事,朴实的文字,以当代大学生的视角,提示了“三农”领域一个个问题,读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深刻的启示。他们不是专业的调查人士,只是一群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对“三农”问题投入了应有的热情,通过关注三农,来塑造自我,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大学生们的最可贵之处,是怀着真心、真诚和真情,而走向广阔的农村。他们肩头担负的那份责任和使命,是令人感动的。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中说,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需要一代代接力者,他们是中国的希望。 他们的调查报告在媒体上发表、参加学术研讨会、获奖。他们在校团委的支持下成立的大学生三农问题研究中心被中宣部、中央精神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先进团队”,他们创办的网站“情系三农”被评为辽宁省高校主题教育示范网站。他们一个个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了学校各个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更凝聚了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翻阅这本调查报告,看到学生们一个个踏实的脚印,听到他们对“三农”问题发出的肺腑之言,心头是无比的激动和自豪。我相信,有今天的付出,必有明天的回报。你们的肩头,担负着天下的兴亡。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建设者,更需要思想者。同学们,我为你们骄傲。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