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结婚注定要干N件事

2010年10月02日 13:29   来源:东方网   胡笑言

  新近拍摄婚纱照的经历,让笔者对如何“结婚”有了新的感悟。

  最初的设想,是不拍婚纱照,一来同龄人中的“过来人”大多会告诉你,这活不轻松,费钱费时间费体力不说,还通常没啥大用场,也就是新婚那会有人翻看,到后来谁都不记得,就是占地方积灰尘的归宿,搬家都嫌碍事;二来大凡多参加几次婚礼,会发现婚纱照大多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当不同的脸庞在相近的礼服中统统定格成嘴角上扬的样子,婚纱照变得毫无新意可言。笔者就因此琢磨着省下钱来买个单反玩玩。

  可这想法被长辈知道了就只有被“唾弃”的份了——人人结婚要拍照就你不拍,你是花不起这个钱还是压根不想结婚呢?用他们的话说,要买相机,分分钟都能买,可拍结婚照就不一样了,等着哪天你心血来潮想补拍,那可是岁月不饶人了,补上也是个二婚的模样。

  在这个不结婚也可以解决一切男女相处问题的时代,结婚更多的是对于父母的一个交代,既然不拍照父母老大不乐意,那就还是只能拍。

  即便拍照的初衷是为了向父母交差,但等到决定拍了,还是不得不去做功课,因为现在的影楼、工作室真的是太多了。好不容易“货比三家”选定一家,免不得受客服的轮番“洗脑”,到最后选的套系还真不能太寒碜,不然是对不住自己。

  但到了拍摄的当天,才猛然发现那些曾经声称有自己独特摄影棚的工作室统统都是在一处工作的,在松江的拍摄基地,不同影棚的摄影师甚至还在等待场景的间隙互相打招呼。也就是说,不论你在哪家下订单,不论前期怎么打“特色牌”,其实都是大差不离的。也正因此,累死累活拍完的婚纱照,往往大同小异。

  这个时候才觉得自己有点“冤”,如果重头再来,或许会跟爸妈扭一下,铁了心不拍;或者至少理性一点,选个价格合适点的走个过场。但事实是,你走了大家都走的老路,已经拍了照,并且还不少,你甚至以为自己会与众不同,会拍出点特色来。

  这何尝不是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历程的缩影?婚纱照拍还是不拍,酒席办还是不办,房子买还是不买?都成了新人在婚姻前必经之拷问。而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在“人有我有”的习惯思维中,我们中大部分人在“徘徊”之后,选择“排着队、踏着步”背着“房贷”包袱迈入婚姻殿堂,美其名曰“痛并快乐着”。

  不可否认,在中国人的字典里,结婚是件不平凡的事情,也就必须要有一个宣告仪式,而这样那样的“折腾”,彷佛都是婚姻的试金石,非要历经这一道道关,才能让人坚守婚姻,绝不愿意再来一次。因此,在结婚这件事上,人人都要干N件事。今日,曾经标新立异的80后不能例外;他日,桀骜不驯的90后也未必能免俗。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