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乐见高校校长们“敢言”“真言”,更希望校长们敢行动、快行动、真行动,在革除高校积弊,在扭转高校不正之风方面拿出真招、实招
“成功秘诀说”、“教师走穴风”……在17日举办的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等专家批判了社会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态,认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德性培养和责任感的培育。(9月20日《人民日报》)
如同“根叔”等“敢言”“善言”的高校校长一样,杨校长相当“犀利”,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高校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教育界功利化的问题,即使是杨玉良校长本人,也已经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过了。比如今夏,复旦105周年校庆前夕,在接受专访时,杨玉良校长就提到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利主义盛行。这一次,杨校长也同样表示“大家可以把这些归咎为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功利的”。
可即便如此,在笔者看来,功利化盛行,教育界本身恐怕也不无责任。而作为教育界中最重要角色之一的高校校长们,也应更多地思考,该如何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及自己能为破除不良现象做些什么。
近年来,高校校长对教育界普遍存在的种种不正之风,包括大学行政化等在内,不少人深恶痛绝,也并不忌讳在全国两会等多种场合提及。但似乎多半停留在“陈述”或“批评”的层面,提出其力所能及的解决方法者却不多,有所作为者更是少之又少。只要一提到类似问题,校长们总免不了埋怨社会风气,埋怨高等教育体制,以及叹息自己手里相当有限的办学自主权,表示他们心虽不满,行动却无能为力。
但事实上,身为一校之长,若要真肯下狠心革除旧弊,未必就真的无力。就像教育学者熊丙奇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校长在自身职权范围内,严格界定自身的行政权的界限,大学里用行政权力瓜分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的情况也许可以好转;如果校长明确要求学校财务开支完全透明,并向师生以及社会公众公开,学校里的腐败也许可以避免;如果针对学术不端的举报,不管当事人如何位高权重,学校都能根据如实调查的结果对当事人严肃处理,学术不端也许不会如此泛滥……
高校去行政化,去功利化,靠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行固然重要,但一是教改毕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各校不能都抱着“等靠”的态度,不能说教改没完成之前就“按兵不动”。既然杨玉良等校长已经意识到了,且已深恶痛绝,不妨从小处做起,从容易做的地方做起,去除一些积弊,至少也是为教改扫掉一些障碍。比如以上提到的学术不端等,都是单个学校范围内的事情,校长“一声令下”,能够让作奸犯科者付出代价,阻吓新的不端行为发生,无需改革高等教育体制那么复杂。二是体制改革也不可能横空出世,最终也得靠各个学校去试,去推行。像杨玉良、“根叔”等先知先觉的校长,何妨先走一步。当然,改革意味着可能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这就要求这些“敢言”、有抱负的校长们要敢于碰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
总之,人们乐见高校校长们“敢言”“真言”,更希望校长们敢行动、快行动、真行动。这样,中国教育的积弊才能尽快祛除,才有望圆“世界一流大学”梦。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