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校长们剔剔牙缝搞好基础科学吧

2010年08月05日 15:09   来源:荆楚网   刁博

  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近日在山东大学作学术演讲时表示,中国应该重视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基础科学的投入。而培养基础理论人才所需要的费用并不高,如果给每个这样的教授10-20万的年薪,那么培养1000个教授的花费跟中国所有高校校长请客吃饭的钱加起来差不多。(8月4日中国新闻网)

  从网友对新闻的跟帖上可以看出,大多数读者认为丘成桐是在批判高校校长的请客吃饭。如果是那样,丘先生就太低估中国校长肠胃的容量了,全国大约1000所高校,10-20万恐怕连校长的牙缝都塞不满吧?他实际想要表达的是中国需要加大对基础科学的投入,重视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而培养这些基础科学人才的花销是很少的。

  在当今中国的高校里,普遍存在一种浮躁、急功近利的氛围。对学校里的教师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相对于科学研究,学校也更乐意在教学评估上投机倒把。大学专业的设置也紧盯市场上的“热门”。计算机吃香了,计算机专业就会雨后春笋般地在各高校窜出,股市楼市火了,财经类的专业就跟着迅速膨胀。一些在亚洲都是三流、四流的高校也扯着嗓子高呼几年后成为世界一流。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短时间内作出“成就”,尽“快”而不是尽“稳”地成为名校。

  相比起来,从基础科学的发现到技术应用一般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同时基础科学方面的一点进展通常也得需要几年的时间去完成。但基础科学带来的技术应用往往意味着生产的革命性变化。法拉第用了十年的时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十年间他只有此一个成就。在他转动发电机时也遭到一贵妇人的不解:“先生,您发明的这玩意有什么用?”贵妇人不懂,可英国皇家学会却明白刚出生的婴儿能够长成巨人。他们在法拉第没有任何成就的那十年一直为他发放薪水,让他安心从事基础研究。

  今天那贵妇人角色的扮演者已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法拉第在现在的中国高校,我们能让他静下心来安安稳稳地工作多年吗?他的追求恐怕早已被我们感化成了拼凑出一篇论文以便通过职称评定,给机器做点小小的技术改进以便买房买车吧。

  多年来的急功近利堆积起的泡沫已难以继续支撑下去,科学大师驾鹤西去时留下的遗憾声音还在我们耳边回响。请校长们剔剔牙缝打好科技大厦的根基基础科学吧。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