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蔡依林《Myself》:艰难的自我探索

2010年08月26日 11:02   来源:腾讯   水水

专辑短评

  一年只等这一张,对于某些人来说的确是。从专辑名称和日期的一变再变,从性感话题的MV,从专辑也开始玩概念,可以看出每每蔡依林出专辑话题会有多么的高。当然每次的重点似乎也不再音乐本身上。即便是Myself开始玩起时下最流行的概念元素,虽然在专辑整体性上远远胜过《花蝴蝶》,但是专辑中却没有一首歌来的“你是花花世界里的花花蝴蝶”有印象。

  现在华语乐坛或是整个乐坛的硬伤是好曲难求。于是你就可以在专辑中感受到在编曲方面一次一次华丽的升级,各种元素走一遍过场,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典到前卫,不得不说佩服这功夫下得多深,可是这样歌者的灵魂却被毫无留情的淹没了。虽然同样玩起时下最流行的电子,可是Jolin不是LadyGaga,只是在那里苍白的唱着而已。纵然间怀念起72变时期的青涩向成熟的转变,即便是环球时期的懵懂少女,情怀赤裸裸的可感。就连有着争议的舞娘,也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倔强。只是现在呢,我有点随着Jolin的自我探索有些迷失了罢了。

  最佳单曲:《玩爱之徒》

  这首歌可以说是专辑的一个标杆,比起《美人计》的尝试,显然在编曲,人声,情绪上都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统一,极尽各种元素的优点。低吟慢速的舞曲,展现着Jolin冷艳的性感魅力,也展示着其女性的坚定。这是Jolin多年来对舞曲演绎的集大成,比起花花蝴蝶的苍白的脱变,这首歌在层次上已经生出。而这种欧陆舞曲的风格其纯粹性,在华语乐坛也是少见。至少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是勇敢的一步。

  最佳作曲:空缺

  缺乏好曲,是这张所谓概念专辑下隐藏的巨大软肋。即便所谓R&B尝试的《无言以对》也是在编曲上下了功夫,可是这样的歌萧亚轩有一大把。传统的慢放方面,《小伤口》和《解散爱》也在无力的重复着过去的模式于现在的模式,而且还凸显着Jolin在慢歌声线上的弱点。至于快歌,只沉浸在编曲的华丽中了。

  最佳作词:《小伤口》

  与曲同样的问题,因为主题是舞曲专辑,所以在词作方面也少了深度。快歌是如此,慢歌其实词也不出彩。虽然在曲的安排上jolin并不占优势。但是这首歌的词所传达的情感,还是多少更贴近她的本色。一种女生那种释然的痛,但又不得不坚强,各种纠结跃然纸上。

  最佳编曲:《七上八下》

  小安这些年给女歌手的作品越来越老练与别致。在编曲上,相同的节奏古典贯穿着歌曲的始终。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并存,中西方的质感交互呼应着,带出了几分异域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是《舞娘》编曲的翻版,只不过是服务着专辑的概念。在《玩爱之徒》行成一冷一热的呼应。

  推荐曲目

  除了上述几曲外,还推荐《黑发尤物》,复古Disco夹杂的节奏强而有力,很好的展现这首歌女权主义的特质。《美人计》的编曲倒是和《玩爱之徒》有着一样的前卫感,只是中文的rap怎么让我觉得这个歌很怪异。还有就是《派大星》的party氛围倒不错,有着十足的跃动感。

  专辑分数:3.8

  在这年头人人都喜欢玩概念,当概念只是一个噱头,也就失去其内涵。就好比这张专辑5首的interlude,看不出一点特别之处,而那些所谓的背景os也好,音乐也好,反而会有一种让人感觉是因为了概念而特意加上去的。反而说你要做舞曲,倒不如来一个non-stop的过场会显得更专业些。所以不是说完了概念专辑就会别致。

  但是不得不说,这张专辑在整体性上超过了花蝴蝶,甚至特务J。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天后来说,空乏的曲和词无疑让这张专辑显得很不饱满。因为这样的尝试不一定就会成功,就好比上一张的《大丈夫》,至少在流行度上还是胜过《美人计》的。但是这就是转型的痛苦之处,而就算所谓jolin全程参与专辑走向的也好,也还是逊于她对舞曲的诠释。

  或许跟陈泽杉搭档太久的缘故,对于形式和气势的追求远远大过于对于本质的需求,这在舞娘后时代已经愈发明显。而无论编曲怎样华丽,唱歌最重要的还是神的传递,那现如今至少已经感受不到一个体力和血肉的Jolin。

  自我探索值得肯定,但是必然艰难。或许,是该换种模式,换个人合作的时候了。

  文/水水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