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农民教育史》是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李水山、河北农业大学黄长春等同志的主持指导下下,经课题组全体成员近四年的潜心研究,认真编撰,终于完成了《当代中国农民教育史》的书稿。该书真实再现了从1949建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农民教育的发展历程,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教育史》之后,又一部翔实记载和科学评述当代中国农民教育发展历程的最新“三农”教育研究成果。
中国农民教育源远流长,相传古代就有神农氏“教民农作”以及后稷“教民稼穑”。到了近代,在孙中山“务农有学”的思想影响下,农民教育出现了现代学校的形式,如1896年江西高安县的“桑蚕学馆”。1901—1909年间,一些地方设立了“以新法启农民”的学校,如“农业夜校”、“耕余补习班”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湖南,澎湃在广东就分别从事过农民教育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都曾根据农村中心任务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农民教育的方针任务。特别是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令国人振奋,令“三农”学界激动,更令广大农民兄弟欢欣鼓舞。我国农村现有两亿四千多万农户、八亿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兴衰与成败。
2006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指出,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严格说来,只有具备了这种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建成、建好、建美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开展农民教育正是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新型农民最有效、最迅捷、也是最为可行的途径。农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诉求,农民教育也极大地推动和促进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为农民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增添新的教育内容,并提供着广阔的施展舞台和发展前景。在这种背景下,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梳理建国后六十年间我国农民教育的发展历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纵览全书,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力求史学研究的系统、全面和准确
《当代中国农民教育史》一书在广泛调查搜集历史资料乃至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把中国当代农民教育的整个演进过程划分为五个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0~1956.8)、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9~196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6~1976.10)、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时期(1976.10~2000.12)、新世纪时期(2001年至今),精心设计和构建了全书的框架结构。每一时期的编写基本包括了总体形势及背景,政策、措施及具体做法,发展成就及历史教训等三部分内容。
同时,该书涉及农民教育的各种形式与途径,包括对务农劳力以掌握增产、增收技术为中心的继续教育, 为流向城市打工的农村富余劳力提供预备制培训等,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当代农民教育史,力求凸现当代中国农民教育的整体发展历程,给读者以系统、准确、完整、连贯、深刻的历史整体感。
二、史料详实,重点突出,述评准确
在分析建国后每一阶段农民教育的政策与措施基础上,《当代中国农民教育史》一书依据翔实的史料和准确的数据,对有代表性的重要教育事件做了全面而准确的评述,既详细论及了教育事件的产生和过程,又客观分析了教育事件的前因后果,归纳、总结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用历史事实说话,将每一时期农民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做法融入到当时的情境之中还原历史的真相,突出了每一时期做法在特定情形之下的适宜与欠妥,真正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和科学评价,为我们研究农民教育的历史提供了范例。其对史料的选择持慎之又慎的态度,并多方引证,力求真实、清楚和明畅。通过《当代中国农民教育史》一书,人们可以系统、准确把握我国农民教育的发展脉络。
三、注重教育方法的历史借鉴
吸取农民教育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系统总结了中国当代农民教育的理论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农民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历史借鉴。通览全书,立意主题贯穿始终。在对每一时期教育政策与措施的评述中,都较全面地分析评价了这种教育方式的作用和弊端。在每一章中都对我国当代农民教育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以及启示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对中国农民教育的发展过程作了概括性总结。这充分表明了《当代中国农民教育史》一书对新时期我国农民教育科学评价和历史借鉴的宗旨。此外,该书还特别针对现阶段提高农民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效率和效益,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农民终身教育与技术培训的新机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对策性建议。
《当代中国农民教育史》是一部全面、系统整理、提炼与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民教育发展历史的力作,无论在创意设计、框架结构,还是内容形式上,都表现出史学研究的真实、严谨和科学,将在我国农民教育史学研究历程中增添新的一页,对广大“三农”教育、科研、推广及行政管理工作者都将会有学习、借鉴和参考价值。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农业部原副部长
路明
2010年5月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