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实名制管网游需要“实招”

2010年07月14日 14:32   来源:荆楚网   汪红光

  即将于8月1日正式施行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因使用“实名制”管理网游,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

  赞成者多数是家长,他们对未成年人玩网游早就“义愤填膺”,对这项以“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拒绝未成年人登录PK练级类游戏”为主体的管理措施由衷的高兴;但一部分未成年人、大部分网游运营商以及一些网吧业主对这项政策“心怀不满”,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限制”,不利于网游事业的正常发展。

  网络游戏在中国发展到今天人人喊打的地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运营商、网吧业主缺乏自律,行业管理混乱和无序是主要因素。有了管理“办法”只能说依法管理有了依据,要将管理落到实处,还需要以下一些切实可行的实招。

  一、严把实名注册关,防止冒名顶替、借壳上网。以往的网吧业主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常常玩这种“张冠李戴”的把戏,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堵住“漏洞”,实名注册很有可能成为“政策标签”。

  二、开放网游查询系统。一切社会问题尽管成因多种多样,社会监督缺乏却是主要因素。及时、完全开放网游信息查询、查证,对加强网游业的社会监督、管理是一条很有实效的具体措施。

  三、对网游管理最要落实的是管理与责任“实名制”。只有克服了过去多头执法、互相观望、你等我靠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混乱”秩序,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个人,才能真正管理到位。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