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精神家园

2010年07月07日 10:37   来源:南方日报   特约评论员

  汪洋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省委、省政府近日召开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电视电话会议也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只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水平的提高、资源消耗的减少、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这样一些‘物’的问题,而要把以人为本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任何经济奇迹说到底都由具体个人来完成。在宏观经济上,我们强调结构转型,强调政府对企业行为的干预,但任何宏观经济都要落到微观经济体的具体行为上,而资本与劳动力是微观经济体最重要的组成。在劳资双方的关系中,资方往往处于天然强势地位,资本的规律并非越强势越好,经济学已经证明资本利润与劳动力工资的比例越过某个界限就会造成利润的边际下降。实际上,一个相对稳定和良性的经济体中,劳资双方的谈判力量和工资利润比例往往会维持一个相对均衡,这个均衡不仅由劳资内部的谈判形成,也由一系列外在力量推动形成,包括政府和法律的干预。

  很显然,政府与法律对劳资均衡的干预是其中的关键。从来没有完美的市场,因为完全放任的市场中没有完美的微观决策者,因此,天然不完美的市场需要外在力量去干预,这种干预是为了让市场的本体作用发挥得更充分,而不是成为市场经济的掣肘。我省的产业升级转型之路不仅是政府目标,也是所有广东企业的目标,在这个层面上,双方达成了一致。正因此,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企业“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正是一种改良市场的干预,只有这种干预,广东企业的劳资双方才能达至某一个力量均衡,对推动广东经济的升级转型之路有长远好处。

  从政治上看,省委、省政府这一重要指示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劳资关系不仅是经济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我省是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同时也是外来人口、外来劳务人员第一大省。外来工参与并创造了广东的经济奇迹。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国内生产的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工人待遇、用工环境等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与此相随的则是珠三角地区大规模的“民工荒”。在一个新的用工时代,必须给工人以合理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如果说改善用工环境主要是企业和工会的事,那么加强人文关怀就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的事。人文关怀不是一句套话,政府要做实在的事情去落实。我省正在加快建立和落实优秀农民工进城入户制度,对公共租赁房政策也将作出相应调整,将考虑新入职员工和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需求,在未来将推出更多公共租赁房。所有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将“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落到了实处。只有这样的用工环境,只有劳动者在企业中切实感受到社会、企业对他们的关怀,他们才能有更好的精神投入工作。精神家园从来不是虚的,要有实在的待遇,要让工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才能筑起坚固的精神家园,实现执政党对人民的承诺。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