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工作需要”就让公务接待泛滥成灾?

2010年06月22日 14:46   来源:大河网   杨锡忠

  山西省古城平遥县近日被曝政府公务接待繁多。即使保守估计,每年也会花超过3000万元用于公务接待。平遥县政府宣传办回应称此为工作需要,并不打算取消公务接待。(据央视《新闻1+1》6月19日报道)

  央视《新闻1+1》的开头语,颇值得人回味:对于平遥的官员来说,他们戏称自己是全国最敬业的一批公务员,因为对他们来说,不存在所谓的节假日。举个例子来说,在过去的三天端午节假日期间,平遥接待了1.2万游客,其中的六分之一,也就是两千多人,是由平遥的官员在陪同的。人要陪,钱更要花,因为他们进行的工作是所谓的公务接待。

  “公务接待”泛滥成灾的背后,是那些“全国最敬业公务员”的节假日的牺牲,是那些公务开支的不断加大,是那些在“工作需要”名堂下的“迎来送往”不正之风,更可笑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还坚持“并不打算取消公务接待”,看来,其财气与底气,还是很充足的——这对于关注平遥资金缺口,基础设施难以改善的民众而言,不是好事,对于那些称平遥旅游是“纯属赔钱赚吆喝”,还没有了节假日而陪同的公务员而言,也不是好事,不过,对于那些获得旅游享受,还能够在吃喝玩乐的同时,拿走公务接待礼品的官员而言,那正是他们求之不得之事。

  对于如何减轻平遥县公务接待庞大经费的办法,有人献出了一个良策:今年的1月份以来,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在网上晒账本的事情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这个白庙乡政府所晒的政府账单大到公款招待,小到购买纸杯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对此,如果平遥能够进行借鉴的话,肯定是可以缓解压力的——但是,我们在此没有看到借鉴的勇气,相反,是在沉重负担下,看到的是有关部门的“坚挺”。

  “工作需要”就让“公务接待”泛滥成灾?笔者认为,在全国纷纷纷质疑公务接待压跨了平遥古城的时候,有关部门是应拿出勇气来治理与规范一下“公务接待”了,至少,要让那些“公务接待”让人看起来少很多,成效显著很多,对地方财政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影响,并让我们能够看到有关部门的廉洁作风、节俭作风及为民作风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