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要持续“百年”的北大清华赛艇对抗赛,在举行了10届之后悄然夭折。在对抗赛后期,娱乐性质渐淡,竞技色彩渐强。2008年和2009年,两校更因先后使用专业运动员而面临尴尬。
(《中国青年报》6月8日报道)
勉强走过10个年头的北大清华赛艇对抗赛悄然夭折了,其原因,据报道是因为两校先后使用专业运动员。想当初该项赛事举办时,也曾轰动于世,举办方曾信誓旦旦表示要持续“百年”,如今,不到10年的时间,就花自飘零水自流,着实让人平添几分叹息。
如果说专业运动员的使用是导致这项赛事夭折的罪魁祸首的话,笔者严重不同意。据新华网的一则报道,在2005年的牛津和剑桥赛艇对抗赛上,参赛双方的代表队中总共有7名前奥运参赛选手,其中,剑桥赛艇队中有5名前奥运选手亮相本次对抗赛,其中包括来自德国和美国的海外人才。说句老实话,校际对抗赛有专业运动员参加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关键人家都是正儿八经的牛津和剑桥的学生。
问题的实质在于,作为北大和清华赛艇队来讲,为了取得对抗赛的胜利,不是特招体育特长生入学,就是干脆“请枪手参赛”。与其说这体现了两校对赛艇对抗赛的重视,毋宁说是一种浅薄的胜负心态在作怪,特别是两校都为此“每年投入近百万元”,其最初展现团队精神、校际竞争及对外展示的初衷让位于功利思维主导下的胜利。换言之,一个缺乏精神内核和独特气质支撑的赛事,注定渐行渐远渐衰落。
其实,牛津与剑桥的赛艇对抗赛,除了校际间的竞争,还担负着传递英国文化、历史、传统和礼仪的责任,特别是赛艇赛事,本身就是英国人喜爱的运动,能体现英国人最崇尚的“运动家的品格”,故而才能百年不衰。而北大清华赛艇对抗赛,“舶来”了这一赛事,以为这就是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恰恰是学到了皮毛。可以想象,赛艇这样在国内并无群众基础和传统的赛事,能成为北大和清华臆想中的“百年赛事”,本身就足够贻笑大方的了。
具有专业运动员参赛的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依旧如火如荼,而有专业运动员参赛的北大清华赛艇对抗赛却“十岁而亡”,这无关水土不服,只能充分证明,缺乏精神内核和独特气质,在通往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即使著名如北大清华者,也注定只是东施效颦和附庸风雅。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