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1日起,有40万人口的神木在全县全面实施“免费医疗”。一年多之后,该县县委书记郭宝成最大的感触是。“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他认为,即使是算“经济账”,政府也“赚了一大笔钱”。(6月4日《扬子晚报》)
这样的观点一出来,就迎来了舆论的一片叫好声。越来越多人甚至开始给这场地方性的医疗改革贴上了成功的标签,认为神木模式的“免费医疗”已经到了全面推广之时。之前,民政部官员王振耀就认为,若全国都按照神木标准实行免费公费医疗,4300亿元就可以实现。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近日也表示:广东完全能复制神木医改模式,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当然,比较清醒的他还加了一个前提,医改可参照香港的方向。(意思是,复制神木的花钱模式,参照香港的医疗卫生管理模式)。
作为一名长期持续关注神木医改模式者。我对之的看法是,评价神木“医疗模式”还尚未到盖棺定论时。
政府舍得花钱进行投入,让医疗卫生成为一种公共福利,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有了钱”只是评价一种医改模式成败的一方面,而非全部。卫生服务效率如何?这是一个同样重要的标准。这就包括,医疗机构及医生们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效率、活力,卫生资金等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等内容在内的标准。这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是很难看出来的。
实际上,在30多年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们就已经实行过类似的“免费医疗”,很多人看病都能够得到公费报销,自己不需要花钱。但在后来,尽管公益性足够,但也带来了福利制度产生的医疗服务效率低下。正因此,接着才有了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政策的开始,造成了今天医疗服务市场化的结局。
我认为,在医疗改革上,一方面我们既要承认公益性、政府职能的回归。但另一方面,医疗卫生制度的效率同样需要考量。在世界上,英国、印度、巴西等一些国家分别都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但最后同样面临一些争议。以英国为例,在免费医疗制度推行的初期阶段,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一。但在推行多年之后,就曝露了新的弊端,在这一种医疗体系下,医疗设施陈旧、手术等候时间甚至长达几十个月、医疗质量下滑导致医疗事故不断,近年来,一度被该国舆论骂为欧洲最差的医疗体系。有专家对此认为,英国的医疗保健体制和所有的国有化产业一样,深受垄断之苦,官僚主义、机构庞大,缺乏竞争和创新,缺乏人性化,效率低下。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免费”的公共品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这种无止境的需求带来的后果就是医疗服务需要长时间的排队等待。
从这些角度来看,在神木医疗模式上,政府的这种魄力之举仅仅只是解决了钱的问题,短时间内带来的“卫生变化”也固然可喜,但其他内容的卫生考核还尚需更长的时间来验证。(一年时间显然不够)这种医疗模式是否具有全面推广的价值?更不能单单只看钱的问题。
当然,当地政府这种对民生投入的大手笔与魄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肯定是有条件、有限制的,不能陷入失去判断理性的狂热追崇中,忽略了那些同样重要的标准与现实国情。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