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前,曾经有这样的笑话,有的领导干部,因为不知IT为何物,所以将“网民”一类,混同于海边的渔民,又将“伊妹儿”一物,错当了谁家的大小姐。
也是十年之前,某地一位大官,亲赴农学院做报告,说是“袁隆平研究出杂交米,得了500万大奖,你们如果搞出纳米,我也奖500万”,原来这位“一诺万金”的领导,不知纳米实为十亿分之一米尺度的空间,以为是可以充饥填肚的稻米。因为不知“纳米不是米”,所以闹出了笑话。
十年过去了,据说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型组织已经满目皆是,官员的“读书问题”也正在不成”问题“。关于“渔民”和“纳米”的笑话,似乎已经一去不返,然而新的“笑话”,却仍然使人笑不出来——
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难得”的大文学家和大诗人聂绀弩先生,出生于湖北的京山,京山为了纪念这位大师,便将县城一条大街命名为“绀弩大道”。然而一位年轻的领导,并非初来乍到,竟不知道这个“甘弓”是什么意思——是一个人,还是一件武器,“怎么起了这样的怪地名”?
这位父母官,全然不知道本地出了一位人杰,更不知道聂绀弩自1903年出生于京山的城关镇十字街,一直在此生活了18年,直到1921年才“走出去”。这当然属于“无知”了,也可以算作一个“笑话”。
但还有并不“无知”,却是满腹经纶,满肚子掌故的——曾有友人,出游某地,乃神话中“女娲补天”之传说地也,当然更是时下硝烟弥漫争抢“补天之处”的系争地方之一。也是一位领导同志,口若悬河,其言凿凿,说是当年,支撑老天的四根柱子如何倾倒,俺们的女娲又如何炼出五色土在此处补天,不但告诉来客,女娲补天时掉在河里的两块七彩石,现在已经找到,便是冶炼红铜(即五色土)的那1500口坩埚,也可以带你们去看一看……
这位官员,比起那个“不知聂绀弩”的领导来,当然算是“知识型干部”了,只是这样的“有知”,与另一类“无知”,又有多少“实质性”的距离呢?
写到这里的时候,便想起这几年的“干部读书”来。官员的读书,当然有好读书、读好书、读得好的,但也有读《素女心经》以及《厚黑大全》的,自然更有时至今日,只知道《三国演义》而不晓得有陈寿《三国志》的,更有按照领袖要求,确实把《红楼梦》“读五遍”,不过看的却是连环画的。这笑话也罢了,近时听说一“笑话”,却教人“五味俱全”——咱们一位高官访俄,瞻仰托尔斯泰故居,诚恳地对俄方陪同官员曰:托翁的作品,对我年轻时的影响很大。俄方官员大喜,便问您读过列夫·托尔斯泰什么著作?答曰:《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亲爱的读者,你还笑得出来吗?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