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狭政绩意识让官员招商引“污”

2010年05月27日 13:42   来源:中国网   张沛灏

  湖南省涟源市金石镇白潭村出现了一件怪事——一方面,国家投资过百万元建设了国家安全饮水工程;另一方面,一个在别处屡屡碰壁的高污染锰矿企业却只相距饮水工程不过1000米……

  记者调查发现,在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中,一些乡镇成为污染企业的主要流入地,在项目背后往往有当地政府积极推动的身影。(5月25日 《人民日报》)

  污染与产值齐飞,疾病共利润并进,效益与民怨同长,不独是湖南省涟源市金石镇的怪象,也是许多地方的一种共有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贫困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在这些地方,是招商无门槛,引资无底线,什么样的条件都愿意接受,什么样的优惠都愿意付出。一些被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淘汰的产业、关闭的企业,成了这些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坐上宾,成了被他们特别关照、特殊保护的对象。

  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不好理解,但是,细一思考,又并不奇怪。这是因为这些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工业经济不发达,有品质、有档次的企业太少,财政收入紧张,不仅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财政供给人员的工资发放困难,连领导的开支都不宽裕。所以,为了缓解财政紧张,为了领导用钱宽裕,哪管它污染不污染,哪管它破坏不破坏,只要是企业就引进,只要人家愿意来就欢迎。

  还有一个原因是:就是一些官员偏狭的政绩意识。在一些地方官员的眼中,尽管环境保护是国策,尽管这个国策也要列入官员的政绩考核。但是,这个考核是软性的,对自己的政绩、对自己的升迁影响不是很大。

  而gdp、企业数量、财政收入则不仅关系着眼前的利益,关系到眼前的投入,关系到眼前的稳定,还切实影响着官员的前程,影响着官员的升迁。因此,明知道引进的企业会污染环境、会破坏生态,会带来疾病、会引起民怨,但是,为了自己的官运亨通,为了自己的美好的前程,还是要大力引进。

  涟源市金石镇白潭村的这家污染企业,相距饮水工程还有近1000米,还多少年让人有一丝安全感。有一个地方,在发达地区生存不下去的、一家污染环境严重的化工企业,竟被当地官员当成至宝引进,并且就建设在当地城镇的饮水工程旁边。排出的废水污染到下流几十公里的地方,排出的废气,使附近几人合抱不过的大树都落叶枯死。一些怪病频频侵袭附近群众。其间,更惊心动魄的是曾发生过几次直接危害饮水工程的污染事故。因此,多年来,当地的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多次议案、多次提案要求关闭或是搬迁这家企业,但是,这家企业却一直是“我自岿然不动”,如钢铸铁浇般地傲然屹立在饮水工程的旁边。当地市民都猜不透这其中的奥秘。

  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让群众早日富起来,应该是一项大得人心的德政。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地招商引资,不管什么商、什么时候资都引进,抓到蓝子里就菜。就会是招来了商也招来了污染,引来了资也引来了民怨。可能一时的政绩、一时的繁荣会让官员得到升迁,但是,长期的污染却会让群众失去健康,让发展裹足不前,甚至会成为发展的拖累。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让招商引资真正造福于民,首先要改变目前的干部考核制度,即不仅考核经济增长的速度、考核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还要重点考核环境保护的实绩,考核群众的满意度。让民意决定官员的升迁,让民意决定官员的去留。其次是教育官员要切实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为一时的发展而牺牲环境,不为一时的政绩而招商引“污”。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