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河北省武安市教育局长被免职当晚签发数百封调令事件,举国哗然。今年3月3日,湖南省耒阳市教育局发出167份调令,将大批农村教师调往市区学校任教。类似事件再次上演。虽然当地政府曾出“公函”解释说,这是一次正常的教师调动,但政府的“公函”并没有平息网民发出的质疑声。在纪委和检察机关的介入下,这起“调动门”后的一些腐败案渐渐浮出水面。目前,涉及此事的耒阳市教育局局长王宗江已被衡阳市纪委双规,主管人事的副局长贺洪兴也因为在此次教师调动中收受贿赂被衡阳市检察院决定逮捕。(见5月24日《法制周末》)
按说,每学年结束之际,也就是暑假期间,正是教师“双向选择”频繁变动的时候。有的挑校长,有的被校长挑。不过,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被挑,这时候不花钱,不投入,只要不“攀高枝”,尽管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态度,等人上门好了。可是,要知道还有那百分之一二十的教师是要“攀高枝”的。他们要么选择进城,要么选择进名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比例算下来,如果是在武安,一万多名教师也有一两千人想美梦成真;在耒阳,近万名教师中最低也有上千人产生“上调”需求,可是僧多粥少,大大供不应求,怎么办?
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局长大笔一挥,日签一二百调令,让权力彻底裸奔,反正乌压压一片老师,基本都是乌合之众,他们被支离破碎地绝缘在一个个学校里面,即便有风吹草动,也成不了一点气候。事实也的确如此,多少年来,教师调动就是常规工作,稀松平常,这是人家教育局内部事务,年复一年,一直风平浪静。再说了,花了钱调动成功,你情我愿,最不济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都是守口如瓶,似乎只有天知道。
对于一般过去时,我们不妨多做几个“假设”。假设河北武安、湖南耒阳不日签一二百调令,来个细水长流,今天十个八个,明天三十二十,或者先上车后买票,学学山东日照应对“最牛官宅”所号召的“家家都有丑捂住是好手”,“不报道、不讨论、不解释”,生米做成熟饭,只管吃就是了,不就安然无恙天下太平了么?难道不是么?全国三四千个区县教育局,每年调动教师数以百万计,不都不但没出事,还变成人事工作成绩写入年终总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几个教育局像武安、耒阳这样“出名”的?
可能真就应了那句老话,不打勤不打懒,打就打那不长眼。火热的教师调动变成市场是个客观存在,尤其在当下城乡差距加大、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严重的节骨眼上。如果不正视这个存在,总是一味做着掩耳盗铃式的自辩,说什么“这是一次正常的教师调动”,那么,教师这支队伍素质也好,战斗力也罢,必将每况愈下,直接危及到国之根基。因为,“腐败不除,亡党亡国”执政党这一反腐宣言绝不是危言耸听,教育局长日签一二百调令彻底颠覆了“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动摇了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
鉴于此,期待着今年暑期教师调动的“腐败”能够大幅降温。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