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大理之愧

2010年05月19日 07:13   来源:人民日报   徐元锋
    在大理采访,我明显感到,“毁古城墙”事件给这片美丽的土地带来巨大震动。一连串问责、处罚的背后,透露出大理方面严肃的处理态度;市长诚恳的检讨,坦陈“伤心、痛心、羞愧”,让人有理由期待当地政府知耻而后勇、痛定思痛的决心。

    在有些人眼里,大理古城墙不过是一截土堆而已。让公路绕行,多花上亿的资金,值吗?问题是,文化遗产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毁掉,将愧对子孙后代!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真谛。

    正如大理古城墙和公路的“垂直冲撞”一样,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在不少地方都存在。一边是“要致富、先修路”,一边是祖宗遗产的存废,大理的这次经历,给人启迪。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喊得震天响,也苍白乏力。以大理为例,每年各级投入的文物保护经费是1670万元,这个数字,在云南甚至修不了半公里高速公路。其次,文物部门相对弱势。大理市领导就认为,如果文物部门在一开始就敢于执法,发扬钉子精神,事情也不至于此。

    亡羊补牢犹未晚。这一事件也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一段古城墙的价值,有时远高于一段现代公路。

    一个社会对待文物的态度,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个地方保护文物的力度,反映出这个地方科学发展的水平。在经历了这次“抹黑”事件后,我们期待大理能在今后起到一个好的示范作用,更期望,“大理之愧”不要在别的地方重现。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